去年对月忆良朋,今夕谁同塞上情。
华发苍颜人易老,赏心乐事古难并。
戍楼笛响千山迥,沙漠霜寒万里明。
半夜归鸿飞不断,好将幽梦到淮城。

【解析】

“去年对月忆良朋”:去年的中秋之夜,我对着月亮怀念着朋友。

“今夕谁同塞上情”:今夜,又是谁与我一起欣赏这塞外的美景?

“华发苍颜人易老,赏心乐事古难并”:岁月催人老,人生在世难得有赏心乐事。

“戍楼笛响千山迥,沙漠霜寒万里明”:戍楼上传来悠扬的笛声,远隔千里之外都能听见;沙漠中的风沙凛冽,刮到万里长城上,都变得明亮起来。

“半夜归鸿飞不断,好将幽梦到淮城”:夜半时分,归鸿成行,不停地飞向南方。我渴望着在这美丽的月光下,能梦见我的故乡。

【答案】

译文:

去年中秋之夜,我对着明月怀念着朋友,如今,又是谁与我一同欣赏这塞外美景呢?年华老去,人生短暂,难得的是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古人却很难做到啊!戍楼之上响起悠扬的笛声,穿越千山百水,传到了远方;沙漠中的风沙凛冽,刮到万里长城上都变得明亮起来。夜半时分,归鸿成行,不停地飞向南方。我渴望着在这美丽的月光下,能梦见我的故乡。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至元十九年(1292)中秋之际,诗人当时正在北庭镇戍边,与友人相隔万里,故有此诗。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去年”“今夕”,一昨一今,一忆一思,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次句直承上句而来,以“谁同”二字领起,问话之中包含着无限深情。“谁同”既指自己独处异乡,也指朋友不能与自己同享佳景。三四两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自己的感受。“华发苍颜人易老”一句中,“人易老”三字,语极精炼,含蕴丰富。诗人感叹人的生命之短促和美好事物之难得,同时流露出一种惆怅、无奈的情绪。五六两句写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描写塞外风光。“戍楼笛响千山迥”,写出了戍楼上传来的悠扬笛声,远隔千里之外都能听见;“沙漠霜寒万里明”则写沙漠中的风沙凛冽,刮到万里长城上都变得明亮起来。这两句写得很有气势,表现了边塞的辽阔和边关的壮美。最后两句写梦境,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半夜归鸿飞不断”,化用《诗经·小雅·信南山》诗句:“归飞鸣哑,我闻斯音。”意思是归鸿不断飞翔,一声声叫着“南”字。诗人想象自己在这样的月光下,能梦见故乡。“幽梦”一词,更增加了梦境的神秘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