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承平有史臣,紬书东洛布成均。
网罗遗佚三千载,采撷精华十九春。
天作冠篇坟典大,上思稽古宪章新。
乌台御史辞雠校,头白空馀汗简人。
这首诗是诗人对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的感慨之作。下面是每句诗的解释:
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
注释: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的喜悦之情。六世承平有史臣,紬书东洛布成均。
注释:在经历了六代的和平时期之后,有一位史臣正在整理书籍,他在东洛(洛阳)布置了成均(古代的学校)。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学问的热爱。网罗遗佚三千载,采撷精华十九春。
注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珍惜,他希望将那些遗失的历史知识重新收集起来,就像春天里采摘花朵一样珍贵。天作冠篇坟典大,上思稽古宪章新。
注释:这里的“天作冠篇”暗示着这部书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上思稽古宪章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新知识的渴望。乌台御史辞雠校,头白空馀汗简人。
注释:这里的“乌台御史”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官职或职位,而“雠校”可能指的是对文字、资料进行校正的工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尽管自己已经年老色衰,但仍然愿意为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的伟大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学问的热爱。同时,也通过描述乌台御史的工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研究和编纂工作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学问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厚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