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飞来千丈,水天同色。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
山獠静,棠阴寂。秋稼盛,香醪直。听子城吹角,青楼横笛。君不见、苏仙翻醉墨,一篇水调锵金石。念良辰美景赏心时,诚难得。
满江红·其一中秋上刘恭甫舍人
天阔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飞来千丈,水天同色。万屋覆银清不寐,一城踏雪寒无迹。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
山獠静,棠阴寂。秋稼盛,香醪直。听子城吹角,青楼横笛。君不见、苏仙翻醉墨,一篇水调锵金石。念良辰美景赏心时,诚难得。
【注释】
(1)“天阔”三句:意谓秋天的景色十分开阔,无边无际的南江之上,秋景尚未老去,天空湛蓝澄澈;江中倒映着皎洁的月光,与天空融为一片了。
(2)“万屋”二句:意谓万家人家在月光照耀下,屋顶银白一片,人们彻夜难眠;全城的房屋踏满了白雪,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3)“况楚”二句:意谓何况这里楚地的民风民俗也和中原地区一样,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灯结彩过中秋节,热闹得就像元宵节一般。这里的“楚风”,指汉唐时期中原地区的风俗习惯。
(4)“山獠”二句:意谓山里的蛮人已经停止打斗,而城中的棠梨树影却异常寂静,只有秋风送来阵阵清凉,稻谷丰收,酒味醇正。这两句写中秋佳节,人们欢度佳节时的欢乐景象。
(5)“听子城”二句:意谓我听着那城楼上吹起的号角声,又听到城边的柳林中传来的横笛之声。
(6)“君不见”三句:意谓您难道不曾看见,当年苏东坡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一篇《水调歌》,其美妙动听,如同金石般敲击人心,让人为之振奋。
(7)“念良辰”二句:意谓如今在这美好的夜晚里,能欣赏这良辰美景真是难得。
【赏析】
此词是作者于公元1087年(宋元豐二年)中秋时节所作。当时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因对朝廷的不满,曾两次上疏论事,均遭贬谪,被远贬岭南。此时他虽身处贬所,但心怀故国,仍思归不得,因此写下这首怀乡之作,寄给京城的朋友刘恭甫舍人。
上阕开头四句写景,以大笔勾勒出辽阔的江南秋景。“天阔”三句,描绘出一派空阔明净的景象;江外月亮高悬,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样,水天相接,浑然一体;万户人家的屋顶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来,使人们彻夜难眠;全城的百姓踩着积雪行走,没有留下足迹。接着,作者又描写了楚地人民热烈庆祝节日的情景:“况楚”二句,写楚地人民不仅在节日里互相祝贺,而且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张灯结彩,像元宵节一样热闹非凡。
下阕开头六句,转入抒情。首句点明题目“中秋”,并表明作者此时已身在异乡。“山獠”二句,写山上的野人已经停止了战斗,城中的棠梨树林异常宁静;而农民们丰收在望,美酒醇香扑鼻。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快乐,而是想到自己远离家乡,不能和朋友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夜,反而更加感伤。“君不见”三句,作者回忆起昔日苏东坡也曾写过一篇《水调歌》来歌颂这个美好的时刻,他的诗篇如同金石一般敲击人心,令人振奋不已。最后一句,写自己只能在这美好的夜晚里思念故国和亲朋,感叹自己无法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全词通过对明月、中秋和故乡等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