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岩万仞拔天起,划堮剜垠争怪诡。
六花一夜积三尺,化作冰壶无表里。
幼舆丘壑自不凡,何况有雪被此岩。
天教管领清凉界,雪岩自号冰书衔。
岩前列植梅松竹,三友相从吾事足。
灵台片雪晛不消,吐作新诗动惊俗。
有客有客山水仙,挥毫欲写雪洞天。
敲门试惊袁安眠,莫作剡溪王子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并联系创作手法进行赏析。

“秀岩万仞拔天起”,这一句写雪岩山的秀丽壮观;“划堮剜垠争怪诡”,这一句写雪岩山的奇特险峻。两句诗写雪岩山的秀丽奇观。

“六花一夜积三尺,化作冰壶无表里”,这一句写雪后的景致,雪花像冰一样晶莹洁白。

“幼舆丘壑自不凡,何况有雪被此岩”,这一句写诗人对雪岩的赞美。作者认为雪岩山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又有雪覆盖,更是不同寻常。

“天教管领清凉界,雪岩自号冰书衔”,这两句是说雪岩山是大自然赐予的清幽之地,诗人也把雪岩山比作《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鲁智深,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等事迹,都让人感到豪放洒脱。

“岩前列植梅松竹,三友相从吾事足”,这一句写雪岩山上的景物。前四句主要写雪岩山的自然景观。这里写到的三种植物:梅花、松树和竹子,都是岁寒三友,分别代表了高尚的品格。诗人在这里以梅、松、竹为伴,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灵台片雪晛不消,吐作新诗动惊俗”,这一句写雪后的景致。诗人看到雪花飘落如同一片片白茫茫的大雪,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新诗,这首诗让世人感到惊讶。

“有客有客山水仙,挥毫欲写雪洞天”,这一句写诗人对雪岩山的赞美。诗人用“有客”来称呼雪岩山,表达了自己对雪岩山深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敲门试惊袁安眠,莫作剡溪王子船”,这两句是说诗人想通过雪岩山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袁公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曾因直谏而被贬到辽东郡当太守。而剡溪王子则是春秋时期的王子札,他在楚国时听说吴国国君在招贤纳士,于是去应聘,但最终没有成功。诗人通过袁公和王子札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讽刺那些贪官污吏。同时,诗人也借这两个故事来表达他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

【答案】

译文:

秀美的山峰高达万仞,突兀而起拔地而起。陡峭的山崖上长满了各种树木,它们争相向上生长,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一场大雪过后,积雪厚达三尺,宛如一座冰封的宝库。我小时候就喜欢登山涉水,游览山川美景。如今,我有幸来到雪岩山,欣赏这里的奇丽景色。

雪岩山前种植着梅树、松树和竹子,这三者被称为岁寒三友,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美德。梅如君子,傲骨铮铮;松如大夫,刚毅正直;竹如贤士,虚怀若谷。(梅)松竹(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松)竹(二者)相依为命,相互映衬,更显美丽。

雪后,山上的景色更加秀美,仿佛仙境一般。雪花落在岩石上,形成一片片晶莹剔透的冰花。这些冰花如同天然的艺术品,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忍不住挥笔写下一首诗,表达我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

有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他是一位山水间的高人。他手持笔墨,准备在雪岩山下书写一段文字。他的到来让我非常高兴,于是我便邀请他一起欣赏雪岩山的美景。他听后赞叹不已:“这真是一处人间仙境啊!”说完,他便挥笔写下一首诗,以示对雪岩山的赞美。

雪岩山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曾经听说过袁公的故事,他被贬至辽东郡担任太守时,那里的人们都非常敬爱这位仁德之人。后来,他又被召回京都任职。然而,他却拒绝接受朝廷的任命,而是回到了辽东郡继续为百姓服务。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还有一位名叫王子札的人物,他在楚国时听说吴国国君正在招贤纳士,于是他便前往应聘。然而,当他到达吴国后却发现吴王并没有真正重视人才,只是虚与委蛇而已。于是他便决定回到故乡。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雪岩山的美好景色,也许我们都应该像王子札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雪)岩山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