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不出户,门前枫叶丹。
清芬馀橘柚,老色半林峦。
社燕知时去,昏鸦取势盘。
秋深多物色,应接未能安。
【注释】
五日:五天。不出户:不出门。
枫叶丹:指枫叶变红。
清芬馀橘柚:指秋天的香气还残留在橘子和柚子上。
老色半林峦:指秋天的景色已经覆盖了大半山林。
社燕知时去:指燕子知道秋季来临,所以早早离开巢穴。
昏鸦取势盘:指乌鸦知道秋季来临,所以盘旋在低处。
物色:景色,景物。应接未能安:意思是说秋天的景色很多,而自己却难以应对。
【赏析】
此诗首句写秋景,二句写秋味,三、四句写秋声,五、六句写秋意,七、八句写秋思,九、十句写秋愁。全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韵味十足。
“五日不出户”,点明时间,表明作者闭门谢客,远离尘嚣,以期与外界暂时隔绝。这是诗人为了静心修道所做的选择,也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接下来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这一情境下所呈现的秋日景象:“门前枫叶丹。 清芬馀橘柚,老色半林峦。”这两句诗通过对枫叶、橘子、柚子等秋天植物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秋日氛围。其中,“枫叶丹”形容枫叶颜色鲜红,如同燃烧的火焰;“橘柚”则以其特有的香气和味道,为秋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老色半林峦”则展现了山林中树木苍老、色彩斑驳的景象,给人以岁月流转、自然变迁的感慨。这些诗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更通过细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社燕知时去”,诗人以燕子为例,说明人们对于季节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能够提前察觉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这里的“社燕”指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的燕子,它们会在这个时候从南方返回北方过冬。诗人用“知时去”来形容燕子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适应能力,既表达了他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珍惜和把握。
“昏鸦取势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景象。这里,“昏鸦”指的是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它们在低矮的树枝上盘旋飞翔,仿佛在寻找着什么。诗人用“取势盘”来形容乌鸦的行为,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盘旋飞翔的场景,又隐含着对它们生活习性的了解和关注。这样的描绘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夜晚的氛围和情趣。
尽管秋日的景色如此迷人,但诗人心中仍感到难以平静和安宁。因此,他在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困惑:“秋深多物色,应接未能安。”这句诗中的“秋深”意味着秋天已经深入到极点,而“物色”则指的是各种美丽的景物。诗人用“应接未能安”来形容自己面对众多美好事物时却感到无法完全欣赏和接纳,从而陷入了一种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之中。这种情感表达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真实和感人。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现,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