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不瑞麟,周公旅命禾。两圣本一道,胡为有殊差。
麟固首四灵,可贺亦可嗟。或云一角兽,莫能辨真讹。
鹖雀奏天子,朱雁兴乐歌。文士颂连理,野夫献嘉瓜。
羽毛草木异,皆物之精华。于事竟无补,徒然务矜夸。
食乃民之天,有一皆可嘉。君不见丰年乐岁人鼓腹,凶年死人如乱麻。
以此较得失,周孔道不颇。桐庐陈使君,理道蠲烦苛。
蛊敝既振饬,刑罚从宽科。民生乐其业,自足致时和。
有农献嘉粟,累累来山阿。数穗至八九,纷然一何多。
图状竞传玩,志牒争编摩。使君政将成,为祥理则那。
促归不待满,合上金銮坡。嘉禾阙补亡,精笔非君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赋桐庐陈守瑞粟图》,全诗共八句话,每句话都是对桐庐守瑞粟图的描写和赞美。

首句“仲尼不瑞麟,周公旅命禾”,意思是说孔子不认为麒麟是祥瑞之物,周公也不会用稻穗作为使者的身份。这里用了孔子和周公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是圣人也不能随意赋予事物以吉祥的含义。

第二句“两圣本一道,胡为有殊差”,意思是圣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却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呢?这里的“殊差”指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第三句“麟固首四灵,可贺亦可嗟”,意思是麒麟是四灵之首,可以庆祝,也可以哀叹。这里的“四灵”是指麟、凤、龟、龙这四种动物,象征着吉祥和威严。

第四句“或云一角兽,莫能辨真讹”,意思是有人说麒麟只是一种角的动物,但是无法判断真假。这里的“真讹”指的是真实和虚假的区别。

第五句“鹖雀奏天子,朱雁兴乐歌”,意思是鹖雀在天子面前奏乐歌唱,朱雁也在欢乐中舞蹈。这里的“乐歌”和“歌舞”都是表达喜悦的方式。

第六句“文士颂连理,野夫献嘉瓜”,意思是文人赞美夫妻恩爱如连理枝,农夫则献上甘甜的瓜果以示敬意。这里的“颂连理”、“献嘉瓜”都是表达敬意的方式。

第七句“羽毛草木异,皆物之精华”,意思是羽毛、草木等都有其独特的美,都是世间万物的精华。这里的“羽毛”、“草木”都是自然界的元素。

第八句“食乃民之天,有一皆可嘉”,意思是食物是人民的生计之源,只要有食物就可以感到满足和幸福。这里的“食乃民之天”强调了食物的重要性,而“有一皆可嘉”则是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

最后四句是对桐庐守瑞粟图的赞美。第九句“君不见丰年乐岁人鼓腹,凶年死人如乱麻”,意思是你看不到丰年时人们吃得饱饱的肚子,而灾年的死者却是像乱麻一样。这里的“丰年乐岁”、“凶年死人如乱麻”都是形容社会状况的不同。第十句“以此较得失,周孔道不颇”,意思是通过这些来比较得失,孔子和周公的道路并不相差太多。这里的“周孔道不颇”是说孔子和周公的思想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第十一句“桐庐陈使君,理道蠲烦苛”,意思是桐庐县的县令治理国家,废除烦琐的苛捐杂税。这里的“理道蠲烦苛”是说治理国家要简化手续,减轻负担。第十二句“蛊敝既振饬,刑罚从宽科”,意思是混乱已经得到了整顿,刑罚也变得更加宽松。这里的“蛊敝”指的是混乱的局面,“振饬”和“从宽科”都是改善的意思。第十三句“民生乐其业,自足致时和”,意思是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自己能够养活自己,社会也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这里的“民生乐其业”是说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自足致时和”是说人民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社会也达到了和谐的状态。第十四句“有农献嘉粟,累累来山阿”,意思是有一位农民带来了丰收的粮食,一袋一袋地送到山脚下。这里的“累累”是形容粮食堆积的样子,“来山阿”是说这些粮食送到了山脚下。第十五句“数穗至八九,纷然一何多”,意思是有的穗子已经有八九个了,数量如此之多。这里的“数穗”、“八九”和“纷然”都是形容数量之多的意思,而“一何多”则是感叹之情。第十六句“图状竞传玩,志牒争编摩”,意思是图画的样式已经被传唱和欣赏,记载的文书也都被争相编写和抄写。这里的“图状”、“志牒”都是指文献和记录,而“竞传玩”、“争编摩”则是形容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和追求。最后一句“使君政将成,为祥理则那”,意思是县令的政事即将成功,这是一件吉祥的事情。这里的“将成”是说政事将要完成,“祥理则那”是说这是一件吉祥的事情。整首诗通过对桐庐守瑞粟图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