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事耕稼,正以饭不足。
今年不服田,剩有代耕禄。
种瓜与蓺蔬,未免课童仆。
四体不复勤,有愧前修躅。
【注释】
余:我。无常产:没有固定的产业。癸亥岁:指天启三年(1623年)。舍:放弃。穑事:农事,耕稼。饭不足:食物不够吃。今年:今年。服田:从事耕种。代:代替。种瓜与蓺蔬:种植瓜果和蔬菜。蓺:种植。童仆:仆人。四体不复勤:四肢不劳动了。有愧前修躅:对过去先辈感到惭愧。前修:前人的德行。躅:榜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天启三年(1623)弃家归乡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不能亲自从事农耕劳作而感到的遗憾之情。
“余无恒产癸亥岁方舍穑事” —— 我也没有固定的产业,天启三年(1623)才放弃农事,放下耕作。癸亥岁:天启三年。舍:放弃。
“往岁事耕稼,正以饭不足” —— 往年我从事耕种、收割,正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饭不足:指食物不够吃,生活困苦。
“今年不服田,剩有代耕禄” —— 今年我不从事耕种,却还能得到别人的代耕收入。禄:俸禄,指代耕的收入。
“种瓜与蓺蔬,未免课童仆” —— 种瓜和种植蔬菜,难免要雇人干活。课:教导。童仆:童仆,指仆人或帮工。
“四体不复勤”,四体:四肢;四体不勤:四肢不得休息。这里用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因不能亲力亲为而感到惋惜的情感。
“有愧前修躅”,前修:前人,指前辈贤德的人。躅:足迹,引申为典范。有愧前修躅:对自己不能像先辈们那样勤劳而感到惭愧。
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不能亲身劳作的遗憾之感,同时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