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日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
衣巾暄淑糁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阶头蠢䏰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
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镰方催。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雷,麦成堆。
冬雷行
三月廿八雪,十月十九雷。天官起历失气朔,深春为腊冬为梅。
衣巾暄淑撒白醭,研席昏湿凝青埃。阶头蠢䏰上未已,阵阵送雨千峰来。
水乡种早场已筑,山乡种晚镰方催。漏天未信解晴否,低田芽茁高田摧。
老农一饱不自保,愁面百摺何当开。君不见太史局申十月雷,麦成堆。
译文
三月二十八日降下了白雪,十月十九日传来了雷声。天官的日历因为节气错乱而不准确,深春时节变成了冬天的腊梅。人们穿着暖和的衣服,洒满了白色的米酒,但研究工作却因为阴暗潮湿的空气而变得困难。雨水不断地从台阶上滴落,仿佛有千万座山峰在下雨一般。在水乡已经开始修建早市,而在山乡则正在催促着收割晚稻。天气还没有完全好转,低处的田地里的庄稼已经发芽,高地上的部分却被摧毁。一位辛勤的老农虽然能够吃饱,但他的脸上却满是忧愁,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作品,通过描绘冬天雷声和一系列与冬天有关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感叹和对人们生活困境的思考。诗中的冬雷和冬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生活的反差和无常。同时,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也反映出了当时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挣扎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