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几年里,深山谁力书。
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馀。
参斗明灯烬,湖江渴砚蜍。
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
【解析】
“南渡几年里”:指绍兴六年(1136)王畴甫在临安参加殿试,因不中第而归。南渡,指南宋灭亡后偏安于江南一隅。
“深山谁力书”:意谓天下太平了,谁来写这样的诗呢?深山,暗指南宋的偏安局面。
“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馀”:您饱经百战,却让我乞求闲暇之余来作此诗,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事情啊!
“参斗明灯烬,湖江渴砚蜍”:参星、北斗斗柄,是天上的星星;灯、砚,是地上的东西。参斗,指北斗七星高悬,天已大亮。
“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这样的人还没有考中进士,难道天理就真的是如此吗?“斯人”“天理”,都指的是自己。
【答案】
“南渡几年里,深山谁力书”。指绍兴六年(1136)王畴甫在临安参加殿试,因不中第而归。南渡,指南宋灭亡后偏安于江南一隅。
“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馀”。“酣”通“酣”,“丐”,乞讨。“百战”,指王畴甫在金兵入侵时屡立战功。“三馀”,指王畴甫在金兵入侵时三次请求回家探亲,但未得允许。
“参斗明灯烬,湖江渴砚蜍”。参星、北斗斗柄,是天上的星星;灯、砚,是地上的东西。参斗,指北斗七星高悬,天已大亮。
“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斯人,指作者自己。“不第”,指没有考取功名。“天理”,在这里指科举制度。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王畴甫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后四句则以“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自问自答,表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抒发了他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风格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