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万里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
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说:流离万里后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流离”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邺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这里泛指京城洛阳.一个“偶”字,写出了作者意外地回到洛阳的心情,一个“闲”字,写出了诗人久别故土,重见故园后的轻松心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重返故地时的复杂感情.

第三句是说: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飞盖”是指车马高扬起的篷帘,形容车马奔驰的样子;“曳裾”是指衣裙拖曳,此处借指车骑.“飞盖曳裾”四字写出了车马飞驰的情景.“西园”是洛阳城内的一座园林,诗人以西园为背景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见青山”一句则点出了诗人所见到的风景是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车子飞驰而过,人们纷纷上车骑马离开,洛阳城中的园林已经看不到青葱的山色.从这两句看,洛阳城内的繁华景象已被破坏殆尽,只有青翠的青山依旧.

【答案】

(1)邺都:指洛阳.

译文:

流落万里后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

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诗人刚到长安不久.当时,他因受排挤出京,来到河南一带.洛阳是他的家乡,也是他的故乡.诗人对洛阳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洛阳却已面目全非,一片荒凉.因此,他在洛阳逗留期间,写下了两首描写洛阳的诗.第一首写洛阳城破后荒凉冷落的景象,第二首写他回洛阳时的感受.这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艺术上都很成熟,风格上也有相同之处.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重返故地洛阳后的感受.“流离”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邺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这里泛指京城洛阳.一个“偶”字,写出了作者意外地回到洛阳的心情,一个“闲”字,写出了诗人久别故土,重见故园后的轻松心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重返故地时的复杂感情.

第三句是说:飞盖曳裾何处去,西园不见见青山.“飞盖”是指车马高扬起的篷帘,形容车马奔驰的样子;“曳裾”是指衣裙拖曳,此处借指车骑.“飞盖曳裾”四字写出了车马飞驰的情景.“西园”是洛阳城内的一座园林,诗人以西园为背景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见青山”一句则点出了诗人所见到的风景是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车子飞驰而过,人们纷纷上车骑马离开,洛阳城中的园林已经看不到青葱的山色.从这两句看,洛阳城内的繁华景象已被破坏殆尽,只有青翠的青山依旧.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洛阳城的萧条,抒发了诗人对洛阳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