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何寂寞,秀色自崔嵬。
岩草遗箫在,溪禽学凤来。
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轩台。
登眺秋风里,烦襟尽日开。

诗句释义

1. 纯音何寂寞,秀色自崔嵬。

  • 纯音:指清澈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音响纯净而响亮。
  • 寂寞:孤独无伴,形容声音或景色显得特别清幽、空旷。
  • 秀色:美好的色彩,这里指的是山石的美丽景象。
  • 崔嵬:高耸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山峰高大。

2. 岩草遗箫在,溪禽学凤来。

  • 岩草:指岩石上生长的草,这里暗示了自然景观中的岩石。
  • 遗箫:遗留下来的箫,古代乐器,这里用作象征自然的音响。
  • 溪禽:在小溪边栖息的鸟类,这里暗示了自然中的生物。
  • 凤来:比喻凤凰等吉祥生物的到来,常用以形容事物的美好或和谐。

3. 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轩台。

  • 余希:希望,此处表达诗人对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愿望。
  • 禹穴:相传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洞穴,这里可能暗指深山之中的秘密或宝藏之地。
  • 轩台:古代高台建筑,用于观景或宴客,这里用来比喻高远或令人敬畏的地方。

4. 登眺秋风里,烦襟尽日开。

  • 登眺:登上高处眺望,这里形容站在高处的感受。
  • 秋风里:指秋天的风,常常带有萧瑟、凄凉的感觉。
  • 烦襟:心情烦恼,难以平静。
  • 尽日:整天,这里表示时间长久。
  • :消散、放松。

译文

纯音何寂寞,秀色自崔嵬。
岩草遗箫在,溪禽学凤来。
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轩台。
登眺秋风里,烦襟尽日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首句“纯音何寂寞”,通过描述清澈如玉的声音,表达了对大自然中宁静、纯净之声的赞美。接下来,诗中描绘了“秀色自崔嵬”,以山石的秀丽与高耸,象征着自然之美的高洁与壮阔。第三、四句则通过“岩草遗箫在”与“溪禽学凤来”,展现了自然中生命的美好与和谐。最后两句“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轩台”和“登眺秋风里,烦襟尽日开”,则表达了作者对探寻自然奥秘的渴望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