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半山寺,木落山欲童。
秋高岚气旺,晓日出曈眬。
杖藜破莽苍,举步生清风。
登堂发一笑,绝倒临川公。
旧像人所祠,新法人所攻。
空使百年后,直笔诛奸雄。
不知老瞿昙,衲被和头蒙。
是非不到耳,静坐薝卜丛。
自吹无空笛,圣处时一中。
我亦有发僧,误踏京尘红。
来此欲安禅,懒性学虚空。
入门被师喝,归去成匆匆。
【注释】
①半山寺: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②木落:树木凋落。③童:同“童”,指草木丛生。④秋高:秋天天高气爽;岚气旺:山林中雾气浓厚。⑤晓日:清晨的阳光。⑥杖藜(lí):拄着拐杖行走。⑦莽苍:荒草茂盛的样子。⑧绝倒:因笑而跌倒。⑨旧像:指前代所立的佛像。⑩新法:指后起的佛教宗派或主张。⑪衲被:即僧袍,用布制成。⑫薝(jiào)卜:一种蔓生植物,可食其根茎。⑬无空:指没有虚妄。⑭圣处:佛经中的圣地,也泛称佛教经典。⑮我:指诗人自己。⑯发僧:指僧人出家人。⑰误踏:错走。⑱京尘红:京城的灰尘。⑲来此欲安禅:到这里想要静心修禅。⑳懒性:懒惰的性格。㉑虚空:佛家语,指清净、虚无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寺庙的七绝诗组,是作者游历古刹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韵脚为上平九青韵和下平十二侵韵。
开头两句写初到寺庙的情景:“昔游半山寺,木落山欲童。”意思是说:昔日曾游览过半山寺,那时树叶已经落下,山上树木丛杂。这句写出了作者游寺时的季节特点和所见景色,为下文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第三、四句写登寺后的感受:“秋高岚气旺,晓日出曈眬。”意思是说:这时天空晴朗,早晨的阳光从浓密的山岚中透过来,显得有些朦胧。这两句描绘出了作者登寺后的视觉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象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面两句写作者在寺内活动的感受:“杖藜破莽苍,举步生清风。”意思是说:拿着拐杖走出茂密的树林,感到脚步生出一股清凉之气。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寺内的活动场景,表现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第五句写登堂观景的感受:“登堂发一笑,绝倒临川公。”意思是说:登上殿堂之后,不禁放声大笑,这种笑声足以使当时的著名人物临川公也为之折服。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在寺院中的快乐情绪。
接下来的六句写游览古寺时看到的景象:“旧像人所祠,新法人所攻。”意思是说:在寺内看到了一些前人供奉过的佛像,也看到有一些新兴的佛教宗派正在争夺这些供奉之地。这里的“人”和“方”都是动词,分别表示供奉和攻击的意思。这两句既表现了寺院中的历史沧桑感,又表现了作者对新兴佛教宗派的不满情绪。
最后两句写自己在寺院中的感慨:“空使百年后,直笔诛奸雄。”意思是说:只是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百年光阴,到头来却只能凭直白的文字来指责那些奸诈之徒。这里的“奸雄”一词具有贬义,指的是那些不忠不孝、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的代表人物。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又表现了他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庙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和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比新旧佛教宗派的观点,表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