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铅松妄得名,洞庭山脚失寒琼。
漱成一朵孤云势,费尽千年白浪声。
谁向机边逢织女,直疑岩下见初平。
年来赏物多成病,日绕苍苔几遍行。
太湖石
海岱铅松妄得名,洞庭山脚失寒琼。
漱成一朵孤云势,费尽千年白浪声。
谁向机边逢织女,直疑岩下见初平。
年来赏物多成病,日绕苍苔几遍行。
诗句注释与赏析
- “海岱铅松妄得名”:此句描述太湖石因产地在古代的海岱地区,且质地似铅般沉重而得名。这里的“铅”并非指铅矿或铅质材料,而是借其重如铅的质感形容太湖石的特性。
- “洞庭山脚失寒琼”:洞庭山位于太湖西岸,此句通过对比,表明太湖石虽出自洞庭山脚下,却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冷清、清冽之美,可能因为长期的水蚀和风化作用使其变得温润。
- “漱成一朵孤云势”:此处“漱”字形象地描绘了太湖石的形状和水流的相互作用,仿佛被水珠轻抚后形成的形态,宛如一朵孤独的白云。
- “费尽千年白浪声”:表达了太湖石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如同千年的白浪声一般,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洗礼和侵蚀,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奇观。
- “谁向机边逢织女”:这里用“织女”暗喻天上的织女星,比喻太湖石的天然形成过程,像是天上的仙女在机器的帮助下织就一般,自然而神秘。
- “直疑岩下见初平”:通过“初平”这一历史人物名字的暗示,表达了对太湖石神奇自然造型的赞叹,好像看到了历史的见证者——古人在岩石之下的劳作场景。
- “年来赏物多成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频繁赏玩物品导致身心疲惫的感受,也反映了现代人过度依赖物质享受而忽略自然美景的现象。
- “日绕苍苔几遍行”:最后一句描绘了太湖石上覆盖的青苔,以及它被多次游览的事实,强调了太湖石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价值和人们对它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太湖石的自然美和人工雕琢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太湖石的独特魅力,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