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昼永,气象坐中分。
浩荡三江水,苍茫万里云。
君山压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图画,今焉过所闻。

洞庭秋四首

洞庭秋昼永,气象坐中分。

浩荡三江水,苍茫万里云。

君山压波面,民舍傍城根。

自昔看图画,今焉过所闻。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秋:一作“冬”。永:久长。气:指洞庭湖上的景色。分:分外分明、清楚。

坐中:坐于其中(指宴会中)。

浩荡:水势盛大的样子。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

苍茫:广阔无际的样子。

君山:在洞庭湖南岸。压波面:高耸入云的山峰倒影在水面上。

民舍:百姓的房屋。傍城根:接近城边的土山。

自昔:从古以来。图画:指历代诗人所写的描写洞庭湖的诗画。今焉:如今。过:经过。所闻:指诗人自己所见。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所作,大约是天宝十四载至十五载(755—756)间的作品。杜甫在夔州时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诗,而《洞庭秋四首》则集中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壮美景色,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眷恋之情。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中间两联写洞庭湖上和湖畔的景象。前二句以议论发端,指出洞庭湖在秋季景色特别分明。后二句描写湖中的三江之水和远处的白云,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第三、四句写近处,突出了君山的高峻与云彩的浩瀚。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诗人笔下的洞庭美景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事家愁的感慨。

这首诗是杜甫晚期的名篇,其艺术成就非常高。它以简练明快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写出洞庭湖秋季的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井然,语言生动形象,音调和谐悦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