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然榱桷傍云烟,榜揭堂名以二贤。
翰苑钜公存往躅,集仙肤使出新篇。
寒光共杳山椒月,幽韵相投陇下泉。
一等声辉惊海内,后先踪迹似忘年。
【注释】
和范子功学士留题二:和,即酬和。范子功:即范文博。范子功为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字号,二人皆出自河南伊川(今洛阳)。范子功是程颢之弟,程颐是程颢之子。
二贤:指程颢、程颐兄弟。
翰苑:翰林院。唐代设此官署于长安,以文学之士为官。
肤使:唐时称文士。
杳:遥远而深邃貌。
幽韵:深远的韵味。
一等声辉:一品声名。
忘年:忘却了年岁。
【赏析】
《和范子功学士留题二》是一首酬和诗,作者通过酬和来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对友情的珍重。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诗的形式,每句五言,共八句,表达了作者对范子功学士的敬慕之情以及与范子功共同创作的美好祝愿。
首先看第一联,“屹然榱桷傍云烟,榜揭堂名以二贤。”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景象。巍峨的殿堂高耸云端,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诗人用“屹然”形容殿堂之雄伟挺拔,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巍峨壮观的建筑。紧接着,诗人又写道:“榜揭堂名以二贤”,这里指的是将“二贤”的名字悬挂在殿堂之上,以此彰显他们的伟大成就。这一细节既展示了范子功学士的才华,也体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看第二联,“翰苑钜公存往躅,集仙肤使出新篇。”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范子功学士的卓越才情。他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留下了不朽的业绩。而诗人则表示自己愿意效仿范子功学士,努力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华。同时,他也期待能与范子功一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文作品,让它们流芳百世。
然后看第三联,“寒光共杳山椒月,幽韵相投陇下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月光洒落在山巅之上,照亮了整个夜空,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泉水流淌于山谷之间,发出悦耳的声音,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里的“寒光”和“幽韵”都是用来形容月光和泉水的优美特质,而“杳”和“相投”则描绘出了月光和泉水之间的和谐共鸣。
最后看第四联,“一等声辉惊海内,后先踪迹似忘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子功学士的敬仰之情。他的声名如同璀璨的明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震撼了整个国家。而诗人则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己的极限,成为像范子功一样伟大的人物。这里的“等”指的是等级或辈分,而“后先踪迹”则是指不同年代的人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诗人认为,尽管他们年龄相差甚远,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学习的精神却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
这首诗通过对范子功学士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