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秋月映澄潭,墙面犹须学二南。
径路枉寻难直尺,卮言暮四等朝三。
文如楮叶何劳刻,道在蒲团恐费参。
玉帛雍雍王会处,禹宫惆怅一精蓝。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 本来秋月映澄潭,墙面犹须学二南。
- “本来”指的是原本的状态或情况。
- “秋月映澄潭”描述了秋天的月光映照在清澈的潭水中。
- “墙面犹须学二南”意味着墙壁上的文字(可能指诗文)仍然需要学习《诗经》中的“二南”,即《周南》《召南》。
- 径路枉寻难直尺,卮言暮四等朝三。
- “径路”指的是途径或者方法。
- “枉寻”意为徒劳地寻找。
- “难直尺”表示难以直接测量长度。
- “卮言”指的是言辞或言论。
- “暮四朝三”可能表示一种政治上的权谋或策略,即在朝中采取四件事,而在野则只做三件事。
- 文如楮叶何劳刻,道在蒲团恐费参。
- “文如楮叶”指的是文字如同用纸做的叶子一样脆弱。
- “道在蒲团”可能是指修行的方法或道理隐藏在简单的蒲团之中。
- “恐费参”表示可能因为过于复杂而被忽略。
- 玉帛雍雍王会处,禹宫惆怅一精蓝。
- “玉帛”通常指的是贵重的礼品或礼仪之物。
- “雍雍”形容场面热闹、繁华。
- “王会处”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聚会或集会的地方。
- “禹宫”可能是指大禹治水的地方,也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宫殿建筑。
- “惆怅一精蓝”表达了一种失落或哀伤的情绪,可能是对禹宫的怀念或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字注释:
- 本来秋月映澄潭,墙面犹须学二南。
- 原诗中的月亮照耀着清潭;墙壁上的文字还需要学习《诗经》中的《周南》(”二南”)篇章。
- 径路枉寻难直尺,卮言暮四等朝三。
- 通过迂回的途径难以直接测量长度(”径路枉寻”);言辞可能像黄昏时四下分散(”暮四”),而早晨三句话就已说完(”等朝三”)。
- 文如楮叶何劳刻,道在蒲团恐费参。
- 文字如同薄纸一样脆弱(”文如楮叶”);修行的道理隐藏在简单朴实的蒲团之中(”道在蒲团”),可能因为过于复杂而导致忽视(”恐费参”)。
- 玉帛雍雍王会处,禹宫惆怅一精蓝。
- 贵重的礼物和礼仪之礼在盛大的场合中纷至沓来(”玉帛雍雍”),对于大禹的治水场所感到惆怅,仿佛只有一片宁静的蓝色(”一精蓝”)。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学问和修行的深刻感悟的诗歌。首句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暗示了诗人对知识和修养的重视。接下来的诗句探讨了学问的深奥与表达方式的简单,以及修行之道与物质世界的对比。最后一句则是对禹宫的怀旧之情,体现了对古代智慧和历史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