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步夷途盍近思,行寻捷径却成迟。
大弨不必穿杨叶,古乐何曾唱竹枝。
须信孔门无用赋,也知高叟漫为诗。
功名易立书难读,努力当乘少壮时。
《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欲步夷途盍近思》是宋代胡寅创作的诗词之一。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欲步夷途盍近思:“欲步夷途盍近思”表达了想要踏上平坦的道路,却需要深思熟虑。这里的“夷途”指的是平坦的道路,而“盍近思”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示应该深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想要踏上平坦的道路,却需要深思熟虑。这可能意味着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能盲目行动,而要深入思考,制定合适的计划。
行寻捷径却成迟:“行寻捷径却成迟”描述了寻找捷径可能导致行动迟缓的情况。这里的“捷径”通常指一种省力或快速达到目的的方法。然而,如果过于依赖捷径,可能会导致行动迟缓,甚至错失良机。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而应注重方法和效率,避免因小失大。
大弨不必穿杨叶:“大弨不必穿杨叶”表明没有必要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这里的“大弨”和“穿杨叶”都是比喻说法,前者指的是大力挥动,后者则是指用箭射穿杨树叶。整句的意思是说,不必过于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应更关注主要目标和关键点。
古乐何曾唱竹枝:“古乐何曾唱竹枝”则表示古代的音乐未必与现在的竹枝舞有关。这里的“古乐”指的是古代的乐器演奏,“竹枝”则是一种舞蹈形式。整句表达了一种对古代音乐的感慨,即古代的音乐可能与现代的竹枝舞无关,但古代的文化和艺术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须信孔门无用赋:“须信孔门无用赋”暗示了孔子时代文学的价值。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孔子的时代,文学的价值并不高。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学现状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也知高叟漫为诗:“也知高叟漫为诗”则表示知道那些年纪大的人随便写诗。这里的“高叟”指的是年纪较大的人,而“漫为诗”则是指他们随意写诗。整句可以理解为作者承认这些年长者随便写诗的行为是常见的现象,但同时也指出这种行为可能不够严肃或缺乏深度。
功名易立书难读:“功名易立书难读”意味着获取功名(成就事业)很容易,但读书学习却很难。这里的“功名”指的是事业成就,“立书”则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整句表达了作者对学习和事业之间的平衡的思考,即虽然获取功名看似容易,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学习。
努力当乘少壮时:“努力当乘少壮时”则是鼓励人们在年轻时就应该努力奋斗。这里的“乘”有抓住的意思,而“少壮时”指的是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抓住年轻时的机会,努力工作和学习,以便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就。
《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欲步夷途盍近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作,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