顗公天人师,猛虎屡欲瞋。
形体掘槁木,鸷心化为仁。
猥厕龙象侧,而作猫犬驯。
砺齿怖天魔,掉尾迎山君。
西伯困羑里,仲尼畏匡人。
人心害贤圣,宁与猛虎邻。
伏虎坛
顗公天人师,猛虎屡欲瞋。
形体掘槁木,鸷心化为仁。
猥厕龙象侧,而作猫犬驯。
砺齿怖天魔,掉尾迎山君。
西伯困羑里,仲尼畏匡人。
人心害贤圣,宁与猛虎邻。
注释:
- 伏虎坛:这里指的是一种道教的修行场所,用来修炼道家的法术和力量。
- 顗公:指古代的一位著名道士或者神仙人物。
- 天人师:指具有超凡能力、能与天界沟通的人。
- 猛虎屡欲瞋(chēn):形容非常凶猛、愤怒的样子。
- 形体掘槁木:形容身体瘦削,如同枯槁的树木一样。
- 鸷心化为仁:形容内心的凶悍被化解,变得温和。
- 猥(wěi)厕龙象侧:形容地位低微或行为卑劣。
- 砺齿怖(jù)天魔:磨利牙齿以吓退天上的恶鬼。
- 掉尾迎山君:形容尾巴摇摆,仿佛迎接山中的神灵。
- 西伯:周文王的尊称。
- 仲尼:孔子的尊称。
- 人心害贤圣:指人们的私欲破坏了对贤人和圣人的尊重。
- 宁与猛虎邻:宁愿和凶猛的老虎为邻也不愿和善良的人交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道教修行者的修行过程和内心变化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其内心的转变和成长。从最初的凶猛愤怒到后来的温和仁慈,反映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逐渐克服内心的恶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的过程。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应该尊重贤人和圣人,避免私欲破坏道德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