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欲忘吾,趋营老更疏。
判闲聊命酒,引睡谩翻书。
只有贫堪逐,都无愤可摅。
乐哉聊卒岁,应信我知鱼。

【注释】:

  1. 沈公序:指唐代诗人沈佺期,字云期。
  2. 余闲亭:即“馀闲亭”,位于今浙江杭州西湖孤山西麓。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沈佺期、宋之问等人同游此亭,有诗留咏,故称“馀闲亭”。
  3. 趋营:奔走于仕途。
  4. 判言:犹言,表示委婉的语气。
  5. 引睡:引诱人入睡。
  6. 只有贫堪逐:意思是只有穷困的人才跟得上他。
  7. 都无愤可摅: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
  8. 乐哉聊卒岁:意思是快乐地度过一年时光。
  9. 应信我知鱼:意思是我相信我懂得钓鱼的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一首七绝。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余闲亭中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

第一句“隐几欲忘吾”,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放下一切杂念,只想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第二句“趋营老更疏”,则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不再为名利所动,反而更加珍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第三句“判闲聊命酒”,意味着在余闲亭中,诗人喜欢与朋友畅饮美酒,享受那份难得的欢聚时光。第四句“引睡谩翻书”,则是说在饮酒之余,有时也会因为过于兴奋而翻书看,但更多的时候,是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只有贫堪逐”,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荣华的追求已经逐渐远去,只剩下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而“都无愤可摅”更是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不再为世俗的纷扰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余闲亭中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他不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由、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