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巘曾棱路远苍,井梧萧瑟陨疏黄。
浪浪一枕芭蕉雨,端为幽人滴夜长。

秋日二首

《秋日》其一云巘曾棱路远苍,井梧萧瑟陨疏黄。

浪浪一枕芭蕉雨,端为幽人滴夜长。

注释:

  1. 云巘(yǎn)曾棱:指山峰如云般连绵起伏的轮廓。
  2. 井梧:井边的梧桐,井梧即井边之梧树。
  3. 萧瑟:形容草木凋零、萧条凄凉的声音。
  4. 陨疏黄:落下黄色的梧桐叶。
  5. 浪浪:形容雨声如波浪般滚滚而来。
  6. 芭蕉雨:指芭蕉叶上滚落的秋雨,芭蕉常在南方种植。
  7. 幽人:隐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云山、井梧等景物,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诗的第一句“云巘曾棱路远苍”,描绘了山峰如同云一般连绵起伏的轮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这里的“曾棱”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高峻,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震撼心灵的气势。同时,“路远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象的距离感和深邃,使人联想到遥远的山川和广阔的天地。

第二句“井梧萧瑟陨疏黄”,通过对比井边的梧桐树叶子的凋零,传达出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这里,“萧瑟”一词不仅描述了梧桐树叶子的形态,还暗示了秋天特有的氛围,给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感觉。而“陨疏黄”则更具体地描绘了梧桐叶的颜色变化,从绿到黄再到凋零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第三句“浪浪一枕芭蕉雨”,则是对雨景的描绘。这里的“浪浪”形容雨声如波浪般滚滚而来,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而“一枕芭蕉雨”则巧妙地将雨景与梦境联系在一起,似乎雨声是来自远方的召唤,让人沉浸在这梦幻般的雨中无法自拔。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雨的温柔与细腻,还带有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最后一句“端为幽人滴夜长”,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他们常常选择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隐居生活。而“滴夜长”则描绘了秋雨持续不断的景象,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这样的描绘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