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映落日,澹澹烟中明。
出门无所投,曳杖随意行。
破裓僧两三,喜笑争邀迎。
曾巢俯修竹,飞星动高甍。
老人如宿昔,真契同三生。
遇人无戚疏,出语恶不情。
寥寥风马牛,肝胆欲尽倾。
怪我胸中山,硉兀尚不平。
邯郸乐无度,短梦一饷荣。
蛮触怒不休,暴骨千里横。
微言起我病,内愧面汗骍。
蚤知天宇大,岂有世网婴。
举扇障西风,浣此沧浪缨。

宿妙觉竹庵赠静老

青山映落日,澹澹烟中明。

出门无所投,曳杖随意行。

破裓僧两三,喜笑争邀迎。

曾巢俯修竹,飞星动高甍。

老人如宿昔,真契同三生。

遇人无戚疏,出语恶不情。

寥寥风马牛,肝胆欲尽倾。

怪我胸中山,硉兀尚不平。

邯郸乐无度,短梦一饷荣。

蛮触怒不休,暴骨千里横。

微言起我病,内愧面汗骍。

蚤知天宇大,岂有世网婴。

举扇障西风,浣此沧浪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宿妙觉竹庵时,赠给静老的一首赠诗。诗人以清新的语言,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静老深深的敬仰之情。

首句“青山映落日,澹澹烟中明。”,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青山苍翠,落日余晖,淡烟弥漫,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里的“映”、“明”二字,既写出了山的高大、峻峭,又写出了日的温暖、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句“出门无所投,曳杖随意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他没有固定的目的地,没有可以依靠的朋友,只能拖着沉重的脚步,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又为下文的赠诗做了铺垫。

第三句“破裓僧两三,喜笑争邀迎。”,诗人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景。两个破衫的和尚,脸上挂着笑容,正在争相邀请这位陌生的客人。诗人通过这个细节,展现了和尚们热情好客的性格。

第四句“曾巢俯修竹,飞星动高甍。”,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一群小鸟在修竹上筑巢,星星闪烁,照亮了高高的屋檐。这里的画面既有动态的美,又有静态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五句“老人如宿昔,真契同三生。”,诗人表达了对静老深深的敬仰之情。他说,静老就像一个老朋友,他们之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超越了生死,达到了三生的程度。

第六句“遇人无戚疏,出语恶不情。”,诗人强调了自己与人交往的态度。他不会因为别人的贫穷或富有而有所偏袒,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身份而有所区别。这里的“无戚疏”、“恶不情”,既表现了他的豁达大度,也体现了他的真诚。

第七句“寥寥风马牛,肝胆欲尽倾。”,诗人用“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等成语,来表达自己与静老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就像风雨中的马与牛一样,共同面对困难、挑战;他们的友情就像肝胆一样,纯洁无暇、深沉厚重。

第八句“怪我胸中山,硉兀尚不平。”,诗人用“胸中山”来比喻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他认为,自己心中的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尽管它被云雾遮挡、风雨侵蚀,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这里的“硉兀”,既形容山的险峻陡峭,又表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决心。

第九句“邯郸乐无度,短梦一饷荣。”,诗人用“邯郸乐”、“短梦”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是短暂的荣耀和利益,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十句“蛮触怒不休,暴骨千里横。”,诗人用“蛮触”来比喻社会上的各种纷争和矛盾。他认为,这些纷争和矛盾就像洪水猛兽一般,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这些矛盾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第十一句“微言起我病,内愧面汗骍。”,诗人用“微言”来比喻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他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存在问题,需要改正。同时,他也感到内心充满了惭愧和不安。这里的“面汗骍”,既形容了他内心的羞愧和不安,又表现了他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和自省。

第十二句“蚤知天宇大,岂有世网婴。”,诗人用“天宇大”、“世网婴”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他认为,世界虽然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和困扰。

第十三句“举扇障西风,浣此沧浪缨。”,诗人用“举扇障西风”、“沧浪缨”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他用扇子挡住了西风的吹拂,让自己的身体免受寒冷和风雨的侵袭;他用手中的沧浪缨擦拭着自己的衣服,让自己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这里的“浣此沧浪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我约束,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