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声多,竹外声历历。
凄切不禁寒,萧萧旧时碧。
此中白发愁,饷与秋风客。

【注释】

  1. 秋怀五首:指《秋怀》五首,作者自序云:“予少好为诗,晚节颇切于思,有秋怀五首。……其辞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又‘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远人行不穷,他乡与故园。‘……皆作此诗。”
  2. 竹外声历历:指从竹篱之外传来的阵阵秋声。
  3. 凄凉不禁寒:意谓凄清寒凉的感觉难以抑制。
  4. 萧萧:形容风声。
  5. 旧时碧:指昔日的绿色(秋天)景色。
  6. 此中:指自己。
  7. 白发愁:指诗人对年华易逝的忧愁。
  8. 秋风客:即“秋客”,借指自己。
    【赏析】
    这是一组抒写秋感的作品。前一首写秋风萧瑟之声,后一首是因秋风而引起的哀愁。这组作品都以秋风起兴,以秋风落笔,以秋风收束。
    开头两句“何处秋声多?竹外声历历。”诗人在秋风中徘徊,听到的是那一声声凄厉的秋声。“何”字发问,表现了诗人的惊诧、困惑。“竹外声历历”,是说那声音从竹篱外断断续续地传来,仿佛是秋风吹着竹子发出的声音。这一句写听觉,写触觉,写视觉和味觉,使读者能从多方面感受秋天的气息。
    第三句“凄切不禁寒,萧萧旧时碧。”是写秋风的冷气袭人,使人感到寒冷,同时也使人想到往日的绿色。这句诗既写了听觉,也写了触觉和视觉。“萧萧”是秋风呼啸的样子。“旧时碧”是秋天的绿色,这里用“碧”来代指“秋色”。
    第四句“此中白发愁,饷与秋风客。”诗人感叹自己的白发,叹息自己衰老,同时感叹秋风的无情。“此中”二字承上启下,由秋风引起感慨。“白发”是人生老之象,“秋风”是自然物候变化的象征。最后二句,诗人将个人的感情同自然界的景物结合起来,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沉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秋风这一主题,写出了秋天的悲凉和人的衰老。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