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待瞒来、又怕旁人笑。况戒腊、淳熙可考。大衍之用恰恰好。学易后、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薰风送下蓬岛。
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

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有多少? 待瞒来,又怕旁人笑。况戒腊、淳熙可考。大衍之用恰恰好。学易后,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薰风送下蓬岛。

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

注释:

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

寿花戴着,山童问华庚有多少?要隐瞒起来又怕旁人笑话。况且已经过了戒腊(即冬至)和淳熙(宋宁宗年号),正好用大衍之数(古代数学名词,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指卦数之变,可以推演万物变化)。学习了《易经》后,才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我像谢安一样穿着唐装、戴着山帽、帽上插着花,在薰风吹拂下来到蓬莱仙岛。

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绍圣元年(1094)闰五月作的一首词。当时苏轼贬谪黄州,心情郁闷,所以作此词以自嘲。

“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为词的上片,由题意可知,这是一首自我解嘲的词。开头三句写自己年纪不小了,却还戴着寿花,怕别人嘲笑,因为去年冬至时已过了生日,而今年还没有过节。“何况”两句写自己虽已过了两个生日,但仍然很谦虚。“况”是“何况”的意思,“淳熙”、“大衍”都是古代的历法单位。“淳熙”是南宋宁宗年号,“大衍”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宇宙万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两句意思是:何况已经过了两个生日,但仍然很谦虚。“学易后”,以下五句是说自己对《周易》的研究有了心得体会。“学易”就是学习《易经》,“后”是后来。这里作者以自己的学习体会为例说:“自从学了《易经》以后,时间过得真快。”接着三句是说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谢屐唐衣”二句,说自己像谢灵运那样穿着唐代的服装,头戴山上的帽子,帽上插着花。“谢屐”,是指东晋人谢安,他经常登山游览,常穿木屐。“唐衣”指唐代的官服,也泛指唐代的服装。“薰风送下蓬岛”,说自己像吕洞宾一样在清风中登上蓬莱仙岛。“吕翁”,是传说中的仙人,传说他曾在钟离(今江苏省赣榆县北)得道成仙。“又曾参两个先生道”,意思是说,自己曾经两次拜见过曾参这样的贤者求教。“又也曾偷桃啖枣”,是说曾经偷吃过桃子和枣子。“百屋堆钱都不要”,意思是说,即使把一百户人家的财产全拿来也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意思是:更不要那身衮龙袍)是说不要再做官了。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求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耀人间。“鹘笑到老”,是自己永远笑个不停。

下片为词的下片,由题意可知,这是作者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白。首句“生巧”,是说自己善于捕捉时机,抓住了机会就成功了。“吕翁昨夜钟离早”二句,说自己像吕洞宾一样在钟离得到仙人的指点,又象曾参一样得到了两位先生的教导。“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曾参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曾参,一个叫曾申。“又也曾偷桃啖枣”,是说曾经偷过桃子吃。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西伯侯姬昌在封地丰邑的时候,与姜子牙一起打猎,看到前面有一座桃花林,于是两人便进去游玩,并吃了野果,结果被猎户发现,二人只好拔腿就跑。后来姜子牙被封于齐(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封地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县西南),那里有很多桃子树,因此后人便将桃树称为“桃源”。后来人们把这种故事作为典故用来形容那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人。“百屋堆钱都不要”,意思是说,即使有一百间房屋堆满了钱也不去拿。“更不要、衮衣茸纛”,是说不要再做官了。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只要能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耀人间,自己就会永远快乐。“鹘笑到老”,是说自己永远笑得很开心。

全词语言诙谐幽默,充满了机智和风趣,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