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鞓红,宝钗压髻东风溜。年时也是牡丹时,相见花边酒。初试夹纱半袖。与花枝、盈盈斗秀。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
题叶无凭,曲沟流水空回首。梦云不入小山屏,真个欢难偶。别后知他安否。软红街、清明还又。絮飞春尽,天远书沈,日长人瘦。
【注释】
烛影摇红:宋词名,原为大曲的过腔。又名《烛花凤》、《彩云归》。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鞓(qiào)红:即石榴花,又名丹榴,以红色著称。
宝钗压髻:古时妇女用金钗、银钗等饰物固定发型,称“压髻”,亦称“束发”。
夹纱半袖:指女子穿的一种轻纱衣服。
盈盈:形容美好的样子,也形容清澈明亮。
题叶无凭:题写在纸片上的文字没有凭证。
曲沟流水:指曲溪的水流。
小山屏:指屏风。这里泛指画有山峰的屏风。
软红街:指繁华热闹的街道。
天远书沈:意思是天长地久,书信难以寄达。比喻音信不通。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对牡丹的描写,来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开头二句写牡丹盛开的春景。“一朵”两句是说,牡丹花开时节,正是东风拂面、暖意融融的时候。“年时”两句是说,当年与故人相聚赏花之时,也正逢着牡丹开花的季节。这两句话中,“也是”二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去三句是说,当时自己初尝牡丹之美的感受,以及与花枝争奇斗艳的情景。“对花临景,为景牵情,因花感旧”三句,是全篇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所在,它把赏花、思人、怀乡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伤别的深情。
下片开始三句是说,题写的诗笺没有凭证,只好寄托于曲溪的水流,让它随波漂去,空自回首往事。这几句中,“梦云不入”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意思是梦魂也飞不到小山般的屏风之上,真令人感到遗憾。这两句中,“真个”二字起强调作用,它突出了作者因故人不在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别后知他安否?软红尘、清明又过。絮飞春尽,天远书沈,日长人瘦”六句,又是一层比一层更进一层的写法。最后两句中,“软红尘”两句是说,如今已过了清明节,而那被遗忘的人仍杳无音讯。“天远书沈”三句是说,天长地久,书信难以寄达;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越发消瘦。这四句中,“软红尘”三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而“日长人瘦”则是全篇的高潮,它把上片所写的思人之情推向了顶点。
这首词通过描写牡丹的盛开,来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从写花入手,到抒怀结笔,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感情由浓而淡,由实而虚,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