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暖春风荡物华,初回午梦颇思茶。
难寻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诗句来分析运用的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
“妍暖春风荡物华”,这句是说:明媚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万物,使一切变得绚丽多姿.“妍”是美好的意思,“暖”是形容春天的气候温暖,春风使人感到舒适;“荡”字在这里用得生动传神,写出了春风的轻快、活泼,给人以美好的联想,也烘托出诗人心情的愉悦.“物华”即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漾”(水动的样子)在这里用来描写春风的情态.一个“漾”字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仿佛春风在轻轻摇荡着大地万物似的.“漾”字不仅表现了风的动态,更突出了春光的明媚,渲染了浓郁的春意.
(2)
“初回午梦颇思茶”,意思是:刚睡醒就感到口渴,很想喝上一杯茶.“颇”是程度副词,表示“很”,“初回午梦”指的是刚刚从午睡中醒来,还迷糊着,所以“颇思茶”是说渴得很厉害,想喝茶.“颇”字既表现诗人醒来后的状态,也表达了诗人此时强烈的渴望之情.“午梦”即午睡,这里用“午”字,表明时间是在中午.“颇”字在这里表现出作者对茶的喜爱.
(3)
“难寻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北苑”是宋代皇家园林,也是著名的花圃.“浮香雪”比喻茶叶像雪花一样白而清香,用“北苑”比喻茶的产地,可见诗人对茶的珍爱.“东篱”是东边的竹园,“撷嫩芽”是指采摘新长的嫩芽.“撷嫩芽”的意思是采摘嫩芽.“撷”字的意思是采摘、摘取,“嫩芽”指未展开的嫩叶,“东篱”即东边的竹林,这里用来借代茶园.“撷嫩芽”说明诗人要亲自去采摘茶叶.
(4)
“南国多悲风”,意思是:南方国家常常刮起悲凉的秋风.“南国”指南方的国家,这里泛指南方地区,“悲风”是指凄凉的风,这两句是说,南方国家经常刮起令人悲伤的风,这里既写出了南方天气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悲凉之感.“多悲风”与首句中的“漾”相照应,都是以风作比,衬托出南方天气的阴冷,从而烘托出诗人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悲风多”与“春色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南春天的美好与北国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淮南小吏期间,诗人在任上偶遇王主簿,便与其一同泛舟赏菊饮茶.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闲淡,风格清丽. 全诗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诗的前两句先写春风之美好,接着写自己因思念茶而产生一种渴感,进而又想到要去采茶,最后才点题:“访王主簿同泛菊茶”。
首句写春风之美,以“妍暖”二字概括,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春风的情态,将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并赋予它人的感情色彩,使本来无生命的自然景物充满了生机. “漾”字则突出了春光的明媚,渲染了浓郁的春意. 次句写诗人刚睡醒就感到口渴,很想喝茶。诗人在短短的四句里先后三次出现“茶”,第一次是“思茶”,第二次是“且就东篱撷嫩芽”,第三次才是“访王主簿同泛菊茶”。“颇思茶”三字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感情. 一个“颇”字既表现了诗人醒来后的状态,也表达了诗人此时强烈的渴望之情. “南国多悲风”与上句的“漾”相照应,都用以风作比的手法,衬托出南方天气的阴冷,从而烘托出诗人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悲风多”与前两句的“漾”以及后两句的“泛菊茶”相对照,都显示出一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南春天的美好与北国的寒冷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四句写诗人来到王主簿家,一起泛舟赏菊饮茶. 诗人在任上偶遇王主簿,便与其一同泛舟赏菊饮茶.
诗的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 前三句中,春风之美好、茶之可贵及泛菊之乐趣,都为下文抒情作了准备. 诗人在任上偶遇王主簿,便与其一同泛舟赏菊饮茶. “访王主簿同泛菊茶”,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但诗的前两句只是泛泛地写景和抒情,并没有直接明言“访王主簿”的目的,而是先写王主簿的住处在东篱之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诗人与好友相聚的乐趣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最后两句才点题:“访王主簿同泛菊茶”.
这首诗构思巧妙,不落俗套,不事雕琢. 诗的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浑然一体. 全诗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读来自然流畅,韵味无穷. 语言清新自然,格调闲淡而富有情趣. 全诗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的痕迹,读来朗朗上口,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