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载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似向东风懒折腰。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题靖节祠》。全诗如下: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载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柳,似向东风懒折腰。
注释:
- 五字高吟酒一瓢:以五言诗的形式,用高亢的吟诵来表达对靖节先生的敬仰之情;“酒”指酒中之味,“瓢”为饮器,这里用以比喻靖节先生高尚的品德。
- 庐山千载想风标:在庐山上,可以想象风标(即风骨、气节)的传承。千载表示时间的漫长,意味着人们一直怀念着靖节先生的精神。
- 至今门外青青柳: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千年,但是门前的柳树依然郁郁葱葱。这里的“青青柳”象征着靖节先生的精神如同这青翠的柳树一样永恒。
- 似向东风懒折腰:柳树在春天到来时会随风而动,显得慵懒而优雅。诗人用这个意象来形容靖节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却如同这春天里的柳树一样,永远生机勃勃,不屈不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靖节先生的作品。靖节先生,即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以其高洁的品质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于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靖节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生命和理想的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五字高吟酒一瓢”,描绘了诗人饮酒时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靖节先生的敬仰之情。第二句“庐山千载想风标”,则表达了诗人对靖节先生精神的传承和对历史的回顾。第三句“至今门外青青柳”,则进一步强调了靖节先生精神的持久性,如同春风吹拂下的柳树一般,永葆生机。最后一句“似向东风懒折腰”,则将靖节先生的人格特质比作春风中的柳树,既坚韧又温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崇尚道德品质的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