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注释】
①曾原伯:即曾原,字子大,北宋诗人。大卿:官名,宋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而以大卿为三公中最高级。
②天下张廷尉:指朝廷的重臣张方平。张方平,字天觉,号静江居士,世称“张廷尉”。
③君王:此处指皇帝。付:托付。老成:老谋深算。
④劳日夜:指操劳国事,日夜不停。
⑤竹隐:指隐居竹林。今年志:指今年的抱负。
⑥萱堂:指母亲居室。晚岁情:指晚年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⑦全归:指全家人回归。虽:虽然。恨:遗憾。此段:此生。渺难平:指世事难以平息。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曾原为张延尉所写的挽词。曾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生活中曾遭受排挤,晚年才得到重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张廷尉忠诚耿直品质的赞美,也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悲愤。
首联“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直接点明主题,赞颂了张廷尉的高尚品质。张延尉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为人正直不阿,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他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了君王的认可,被委以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颔联“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进一步歌颂了张廷尉的品质。张廷尉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操劳国事,日夜不停地工作。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自满,更不会贪图个人的名利和荣耀。他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令人敬佩。
颈联“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则描写了张廷尉晚年的生活状况。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诱惑,专心致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他晚年的时候,更是怀念起母亲,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孝顺。
尾联“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总结了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张廷尉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感慨。尽管张廷尉已经离世,但他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世事难以平息,诗人对此深感无奈。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张廷尉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描绘张廷尉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