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盘结青云梯,堂高更觉天象低。
横江万顷莹玻璃,蓬瀛胜概从端倪。
几欲收拾归品题,分甘独令倦攀跻。
使君领客伫沙堤,指点淮浙分东西。
神州三百尘埃迷,慨怀往昔重惨悽。
我闻王师临青齐,虏穴已扫庭已犁。
志士毋必惊闻鸡,威仪喜见皆遗黎。
当颂中兴镌浯溪,说秦彊楚不复稽。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君山
君山盘结青云梯,堂高更觉天象低。
横江万顷莹玻璃,蓬瀛胜概从端倪。
几欲收拾归品题,分甘独令倦攀跻。
使君领客伫沙堤,指点淮浙分东西。
神州三百尘埃迷,慨怀往昔重惨悽。
我闻王师临青齐,虏穴已扫庭已犁。
志士毋必惊闻鸡,威仪喜见皆遗黎。
当颂中兴镌浯溪,说秦彊楚不复稽。
注释:
-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以奇石、云烟、飞瀑、古刹闻名,为游览胜地。
- 盘结:曲折环绕的样子。
- 青云梯:指高高的山峰,如同攀登在云雾之上。
- 堂高: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如堂屋一样高大。
- 莹玻璃:形容水波荡漾,清澈透明。
- 蓬瀛:蓬莱和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
- 端倪:事物的苗头或迹象。
- 收拾:整理收藏,引申为赞美、称赞之意。
- 分甘:分享美食之味。
- 领客:引领客人。
- 踞沙堤:站在河堤上。
- 淮浙:淮河和浙江,泛指中国南方地区。
- 神州: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
- 惨悽:悲伤、哀痛之情。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青齐:指山东半岛一带。
- 虏穴:指侵略者的巢穴。
- 庭已犁:指战争已经结束。
- 遗黎:遗留下来的人民。
- 纂:记录、铭刻。
译文:
君山的山势盘旋曲折,好像攀登在青云之上,而它的堂屋又显得比天空还要高远。横卧在江面上的君山,宛如一片晶莹剔透的玻璃世界,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我想把君山的景色整理收藏下来,与人们共享这份美丽。然而,我只能远远地望着它,欣赏它的美好。
使君(即诗人)带领着客人站在河堤上,指点着淮河和浙江的方向,让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美丽。然而,这片土地上曾经充满了尘埃,让人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听说朝廷的军队已经到达青州和齐州,侵略者的巢穴已经被扫清,战乱已经结束。那些勇敢的士兵,他们不必因为听到鸡啼而感到惊慌,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所有的敌人都已经被消灭了。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就而自豪,为他们的英勇而欢呼。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君山美景的诗作。诗人王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感情,描绘出了君山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历史内涵。全诗通过对君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诗人开篇就描绘了君山的雄伟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神秘境界。这里的“盘结青云梯”形象地描绘出君山的高峻陡峭,而“堂高更觉天象低”则进一步突出了其崇高的地位和影响。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君山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敬畏之情。
诗人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君山的宁静与祥和。他写道:“横江万顷莹玻璃”,这句诗用“莹玻璃”来形容江水清澈透明,仿佛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描述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君山的美景,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诗人还将目光投向了社会现实。在诗的后半部分,他写道:“感慨往昔,重惨凄。”这里,他表达了对过去战乱年代的深深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担忧。这种情感表达既展现了他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诗人以坚定的语气结束了整首诗:“当颂中兴镌浯溪,说秦强楚不复稽。”这里,他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他认为,经过这次战争的洗礼,国家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和繁荣的时代。他相信,在新的领导和领导下,国家将会更加强大、繁荣和富饶。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愿景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爱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