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空无际,一幅轻绡,素秋弄色。剪剪天风,飞飞万里,吹净遥碧。想玉杵芒寒,听佩环无迹。圆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
多少情怀,甚年年、共怜今夕。蕊宫珠殿,还吟飘香秀笔。隐约霓裳声度,认紫霞楼笛。独鹤归来,更无清梦成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把握其思想主旨。然后逐句分析,结合具体诗句,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其运用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并据此作答。注意在赏析过程中要联系原诗句,注意措辞。如“圆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可分析出“圆缺何心”指月圆月缺都无心欣赏,“有心偏向歌席”指月亮偏爱中秋佳节,偏来赏月吟诗;又如“蕊宫珠殿”,可赏析出这是天上的宫殿,用典丰富,意境宏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答案:
此曲为咏月而作,上片先写秋日之景,再写月色之美;下片写月圆月缺都无心欣赏,但偏偏爱赏中秋佳节,偏来赏月吟诗。全诗以明月为题材,借明月抒发自己的情感。
“华胥引·中秋紫霞席上”是一首咏月词,描写了中秋时节的月色和作者的情思。上片“澄空无际,一幅轻绡,素秋弄色。”写中秋时节的月色。从月光照耀下的景物来看,天空高旷明净,像一幅轻纱一样洁白,秋天的色彩被月光点染得更加鲜艳。这一句中,“轻绡”“素秋”都是写景,“弄色”则表现了色彩的斑斓和明亮。接下来“剪剪天风,飞飞万里。吹净遥碧。”写秋风。秋风拂动着天空中的轻绢,像白色的丝带一样在空中飘拂,它把遥远的蓝天也吹得洁净起来。“想玉杵芒寒,听佩环无迹。”写嫦娥捣药时玉杵挥动的声音,以及她手中玉环发出的声响,都被风吹散了。
“圆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写月亮虽然圆又缺,但它却总是偏爱中秋节的宴席。这里的“圆缺”是说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是不管圆还是缺,它都对人有影响,它总是偏爱中秋节的宴席。这一句中,“有心偏向歌席”是对“圆缺何心”的解释和补充。
“多少情怀,甚年年、共怜今夕。”写自己有多少思念之情,每年都在今夜感到特别地伤感。这里的“情怀”是指思念之情,“年年”指每年都是如此,“今夕”指的是今夜。这一句中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蕊宫珠殿,还吟飘香秀笔。”写天上的宫殿里还在吟诵着优美的诗词。这里的“蕊宫”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珠殿”是指神仙们居住的宫殿。这里的“还”字表明这些美好的事物仍在继续。
“隐约霓裳声度,认紫霞楼笛。”写隐隐约约地听到霓裳舞曲的音调,看到紫霞楼上传来的笛声。这里的“隐约”表明声音不是很清晰,“紫霞楼”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胜,“笛”是指音乐乐器。这一句中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眷恋之情。
“独鹤归来,更无清梦成觅。”写一只孤独的鹤回来了,再也没有一个清净的梦可以寻觅。这里的“清梦”是指美好的梦境,“觅”是指寻找。这两句中,诗人将美好的梦境与孤独的生活相比,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词通过对中秋时节的月光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之情。通过写月光的明净和美丽,以及月亮对人们的偏爱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眷恋之情。同时,通过描述月亮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和追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