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碧鹳弟,尽用当执殳。
摧颜伴老翁,意欲化白凫。
娟娟熨帛手,见之感无襦。
坐念粟布谣,于乎予何诛。
取求不汝瑕,霸心生断袪。
请观泽中雁,一一稻粱图。
【解析】
“摧颜”句,用典。“摧颜”指摧眉折腰事权贵,“老翁”指自己年老体衰,“白凫”指隐士,这里指隐者或高人,“化白凫”即归隐之意。
“娟娟”句,点明主题。“熨帛”,形容妇女的手指纤细柔美(熨帛,是缝补衣服的动作),“无襦”,“襦”,短衣,这里指贫贱。
“坐念”两句,承上启下。“粟布谣”,指歌谣,歌颂粮食丰足,“予何诛”,意谓你为何要这样呢?这两句是说,我坐在家中思念着百姓的歌谣,感叹统治者的暴虐。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志向。“取求”,“取”,取也;“求”是要求。“不汝瑕”,指不因你的过失而有所偏颇(瑕:过错)。“霸心生断袪”,指有霸主之志。
【答案】
我家碧鹳弟,尽用当执殳。——碧鹳,一种水鸟。古代传说中能飞入宫殿的鸟,此处比喻隐居山林的贤人。
摧颜伴老翁,意欲化白凫。——摧颜,即摧眉折腰,表示俯首屈从。“意欲化白凫”,指想归隐山野。
娟娟熨帛手,见之感无襦。——娟娟,细长柔美的样子。熨帛,缝补衣服的动作。“妪”,古时缝补衣服的人,这里借指女子。
坐念粟布谣,于乎予何诛。——于乎,语气词。“粟布谣”,指《硕鼠》等讽刺剥削的诗篇。“予何诛”,意思是说我有什么罪过呢?
取求不汝瑕,霸心生断袪。——取求,指夺取天下、统一江山。“汝瑕”,指你的过错。“断袪”,即斩马除虎,指铲除祸乱和强敌。
一一稻粱图。——泽中雁,指鸿雁在泽中栖息,比喻隐居之人。“一一稻粱图”,意谓每只大雁都有自己的窝,就像人们安居乐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