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到此凭阑干。
年来是事消磨尽,只有青山好静看。

【释义】:

剑池,即“龙泉剑池”,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西北。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铸成名剑“龙泉”。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离开长安后,曾游历越中。开元十四年,他来到杭州,在西湖之畔与友人岑勋、丹丘生泛舟游湖,夜宿灵隐寺前僧房,作《秋浦歌十七首》组诗。这组诗中的第三首,写他在山阴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的意思是:剑池旁只有一池寒水,凭栏远眺,只见空寂冷清的剑池。如今年复一年,许多事情都被消磨殆尽,只有青山依旧静谧而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之作,是作者在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秋天离开长安赴越地途经浙江时所作。诗人从西入浙东,沿途经过会稽山、镜湖、剡溪、桐庐等地,最后到越城。这首诗就是作者行经此地时所写。

诗的前两句写剑池,以“一水寒”概括了剑池四周环境。“剑”是指传说中的龙泉剑。“池”指的是剑池,也就是龙泉剑池。这两句写出剑池的幽静。“凭阑干”三字,点明凭栏远眺,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凭阑干,凭阑干”,反复叠句,增强了感情色彩,突出了凭栏远望的动作。

诗的后两句写感慨。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于是转而抒发胸中块垒。“是事消磨尽”三字,概括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消磨尽”三个字既写出了岁月无情,也道出了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只有青山好静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青山虽美,但诗人却无法欣赏到它的景色,因为诗人正在凭栏远眺。

全诗通过对剑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