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樵采皆归舍,近涧人烟已上灯。
黍饭未炊催秣马,蕨羹初熟喜逢僧。
兽争食斗牙磨血,鸟近泉栖羽刷冰。
若到红尘人见问,不将水溜结为层。
宿山馆
远村樵采皆归舍,近涧人烟已上灯。
黍饭未炊催秣马,蕨羹初熟喜逢僧。
兽争食斗牙磨血,鸟近泉栖羽刷冰。
若到红尘人见问,不将水溜结为层。
注释:
- 远村樵采皆归舍:远处的村庄里,打柴的人和采药的人都回家了。
- 近涧人烟已上灯:靠近小溪的地方,人家的灯火已经点亮。
- 黍饭未炊催秣马:还没煮熟的黍米饭催促着马匹准备出发。
- 蕨羹初熟喜逢僧:用蕨菜做的羹刚刚煮好,就高兴地遇到了僧人。
- 兽争食斗牙磨血:野兽们争夺食物,牙齿磨得流血。
- 鸟近泉栖羽刷冰:鸟儿临近泉水休息,羽毛把水都擦得冰凉。
- 若到红尘人见问:如果到了尘世,人们会向你询问。
赏析:
这首《宿山馆》是一首描写山林隐者生活的诗,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远村樵采皆归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景象,村民们都已经回家,只剩下山林中的樵夫还在忙碌。这是对山林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接着两句“近涧人烟已上灯”,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活场景。虽然人迹罕至,但山村中的灯火已经亮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也是一种对山林生活的赞美,因为只有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山林生活中的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如“黍饭未炊催秣马”,“蕨羹初熟喜逢僧”,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山林生活。而“兽争食斗牙磨血”,“鸟近泉栖羽刷冰”更是将山林中的生灵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若到红尘人见问,不将水溜结为层”,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隐居山林的愿望,他不希望被世俗所扰,更不愿意被尘世所困。这是一种对自由、真实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实人生的追求。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