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立王朝,忽然厌承明。
受诏予印绶,复作江阳行。
地当周五侯,秩视汉九卿。
边清尘不扬,主圣时自平。
上堂簪履集,出门笳鼓鸣。
想亦多宴乐,鼓瑟兼吹笙。
吏民更相戒,岂敢烦敲榜。
田间黄发叟,闻此叹且惊。
触眼未尝见,不毛今亦耕。
【注释】
二年:唐中宗神龙初年。
王朝:指唐朝。
承明:汉宫名,在长安城北。汉宣帝以董仲舒为博士,令其讲论于承明殿。后泛指朝廷。
诏予印绶:皇帝赐给他官印与绶带。
江阳:地名,今属安徽当涂县。
五侯:指西汉成帝时的王凤、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人同日封侯,故称五侯。
秩视汉九卿:汉朝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个高级官职的统称,这里指的是他们享受的待遇。
边清尘不扬:指战乱平息,没有战事。
主圣时自平:指皇帝英明,国家自然太平。
上堂簪履集:指朝会时官员们衣冠整齐,聚集一堂。
出门笳鼓鸣:指出外时吹打乐声齐鸣。
想亦多宴乐,鼓瑟兼吹笙:想他们也经常举行宴会,演奏琴瑟和笙。
吏民更相戒:官吏百姓互相告诫。
敲榜:指张贴榜文征兵。
田间黄发叟:指农民中的老人,因为白发而出名。
【赏析】
此为寄赠之作,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之感慨。诗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先叙述了自己在朝廷任职期间的情况,然后写到自己辞官归隐之后的生活,最后又写了自己对于朝廷的看法及对于百姓生活状况的认识,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和百姓之间关系的看法。
首联写诗人在朝廷任职期间的情况。”二年立王朝,忽然厌承明。”诗人回忆了在朝廷任职的两年里,他曾经厌倦过朝廷生活,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不愿意卷入其中的原因。颔联”受诏予印绶,复作江阳行。”诗人在朝廷受到皇帝的任命,被授予官职,于是又回到了江阳(今安徽当涂)。这句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颈联”地当周五侯,秩视汉九卿。”诗人描绘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这里是位于五个侯国的中心,相当于汉朝九卿的地位。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反而更加觉得空虚。尾联”边清尘不扬,主圣时自平。”这是诗人对于朝廷和百姓之间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只要皇帝英明,国家就自然太平。
接下来诗人又写了自己辞官归隐之后的生活。”上堂簪履集,出门笳鼓鸣。”这是诗人对于朝廷生活的回忆,他在朝会的时候总是衣冠整齐,聚精会神;而一旦走出衙门大门,就会听到吹打乐声的声音。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想亦多宴乐,鼓瑟兼吹笙。”这两句是诗人对于百姓生活状况的观察,他认为那些被征召来参加宴会的人也会演奏琴瑟和笙,这说明了百姓的娱乐生活并不丰富。尾联”吏民更相戒,岂敢烦敲榜。”这是对百姓的一种同情,他告诉那些被征召来参加宴席的人,不要害怕受到处罚,因为官府已经张贴了告示来征兵,这是为了国家的稳定需要。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