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何时来,啮我千步堤。
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
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
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
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
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齯。
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
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
愿移象鼻东,复泻蟆颐西。
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
焉敢费使君,畚插各自携。
兹事盖体大,更当访扶犁。
晨兴聊出郊,浮云渰凄凄。
徐行见开塞,指点了不迷。
得使负郭民,朝涉无过脐。
肯辞他日劳,远汲江玻瓈。

注释:

  1. 郡人请开旧江口,因往视之而作:郡人请求打开旧江口,于是去看了看。
  2. 大江何时来,啮我千步堤:大江什么时候到来?它正在咬毁我那长达千步的河堤。
  3. 居人念水至,前年拆鸡栖:居民们想念着河水的到来,前年他们拆除了养鸡的地方。
  4. 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水流的侵扰势如破竹,老农担心夏天的水淹没他的菜园。
  5. 青青五亩蔬,素沙黄卷泥:那些绿色的蔬菜,在泥土中泛着黄色;它们被黄沙覆盖在下面,显得有些发黄。
  6. 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一旦失去了这些利益,怎能满足于食盐和野菜呢?
  7. 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齯:纷纷向我诉说,有个老人牙齿已经掉了。
  8. 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希望您能静下心来聆听,众人的意见是可以考证的。
  9. 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现在已经走了多远,只是看着河堤逐渐被冲刷下去。
  10. 愿移象鼻东,复泻蟆颐西:希望你能够将象鼻东移到这里,让蛤蟆的嘴向西吐出水来。
  11. 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沸腾的水潭,却不流入红色的溪流。
  12. 焉敢费使君,畚插各自携:怎么敢花费你使君的财力,我们各自携带工具而去。
  13. 兹事盖体大,更当访扶犁:这件工作规模庞大,还应该去田间考察一番。
  14. 晨兴聊出郊,浮云渰凄凄:清晨起来出来走走,只见一片浮云笼罩着。
  15. 徐行见开塞,指点了不迷:慢慢地行走,看到了开闸的地方,却不再迷茫。
  16. 得使负郭民,朝涉无过脐:如果能够得到那些背朝南的百姓的帮助,他们可以早晨渡河,不必担心水深会淹到他们的胸口。
  17. 肯辞他日劳,远汲江玻瓈:他们当然也会愿意承担起今后的劳动,远离江河去寻找水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水利工作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表达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者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全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水利工程建设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郡人请开旧江口”,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这是一首描写水利工程建设的诗。诗人以“请”字开篇,既表明了工程的性质,又暗示了工程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以大江的气势和河堤的坚固,以及居民的担忧和期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
    诗人以“居人念水至”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工程建设的背景。这里的“念”字,表达了居民们对于河水到来的忧虑和期盼。而“前年拆鸡栖”,则揭示了工程建设的原因。这句中的“鸡栖”,指的是旧时的房屋或家禽栖息地,而“拆”字则表示了居民们对于新建筑的欢迎和接纳。
    诗人以“浸淫势未已,老圃忧夏畦”两句,描述了河水对农田的影响。这里的“浸淫”,形容河水泛滥的情景,而“老圃”则是农民的代名词。这句中的“忧”字,表达了农民对于河水带来的困扰和担忧。
    诗人以“青青五亩蔬”一句,描绘了农田的景象。这里的“青青”二字,不仅描绘了蔬菜的颜色,也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期盼。而“蔬”字,则代表了农作物。这句中的“素沙黄卷泥”四字,则描绘了农田土壤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珍视。
    随后,诗人以“一朝失此利,岂饱盐与荠?”一句,表达了对于失去利益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饱”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而“盐与荠”则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以“纷然向我言,有叟其齿齯”一句,描绘了居民们对诗人的诉说。这里的“齿齯”,指的是牙齿脱落,形容老年人的境况。而“叟”字则代表了长者。这句中的“有叟其齿齯”,既表达了居民们对长者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紧接着,诗人以“使君幸静听,众论信可稽”两句,表达了对诗人的感谢和敬意。这里的“使君”,指的是使君大人。而“静听”二字,则传达了对诗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句中的“众论信可稽”四个字,既表达了对众人意见的信任,也展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谨慎。
    诗人以“去城今几许,坐视埤堄低”两句,描绘了河堤逐渐被冲刷的情况。这里的“去城”二字,既指河堤的位置,也暗示了河流的力量。而“坐视”二字,则表达了旁观者的态度。这句中的“埤堄”二字,指的是河堤旁边的土地。而“低”字,则描绘了土地被河水侵蚀后的状态。
    诗人以“愿移象鼻东,复泻蟆颐西”两句,表达了对河水流向调整的期待。这里的“象鼻”和“蟆颐”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物,代表着河流的走向。而“东”和“西”则是方向性的词语。这句中的“移”、“泻”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调整河流流向的愿望,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力量的理解。
    诗人以“汇为沸白潭,不入流丹溪”两句,描绘了河流最终汇入大海的场景。这里的“沸白潭”和“丹溪”都是河流的名字。而“汇为”二字,则表达了河流最终汇聚成海的意思。这句中的“不入”二字,既描绘了河流的流向,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规律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于工程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才能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