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斧琢月玻瓈声,月中桂树秋风惊。
终年待此一轮满,不忧蛙食忧鼍鸣。
白鼍十日鸣空山,雨师乘云呼不还。
黄尘晓涨三尺潦,明河夜飞千丈澜。
广寒不复观霓裳,公子岂解歌秋阳。
釜星未灭日已出,风棂雨隙栖清光。
须臾绀缯展秋碧,仰见西山衔半璧。
青天冥冥星益疏,光芒寒溢千山白。
今夕何夕谁与度,举杯属月当起舞。
陶然相对影凌乱,不觉惊乌起庭树。
树头霏霏木叶坠,白露悬空斗垂地。
虽无丝竹为陶写,亦有鸣蛙当鼓吹。
向来悲歌子桑子,饥坐虚忧木生耳。
安知上帝思澄清,要令六合无泥滓。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1-4句:

  • “玉斧琢月玻瓈声”:形容月光如玉斧打磨般明亮而清澈。
  • “终年待此一轮满”:意味着月亮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圆满。
  • “不忧蛙食忧鼍鸣”:青蛙和鳄鱼在雨后鸣叫,并不令人担忧,但担心的却是蛤蟆和鳄鱼的声音。

第5-8句:

  • “白鼍十日鸣空山”:白鼍在山上鸣叫,持续十天。
  • “雨师乘云呼不还”:雨水之神乘云驾风,召唤却不肯回来。
  • “黄尘晓涨三尺潦”:清晨黄土飞扬,积水三尺。
  • “明河夜飞千丈澜”:银河在夜空中飞旋,如同千丈巨浪。

第9-12句:

  • “广寒不复观霓裳”:不再能看到广寒宫的美景。
  • “公子岂解歌秋阳”:诗人感慨不知公子是否能理解这秋天的阳光。
  • “釜星未灭日已出”:太阳尚未升起,但灶台上的锅星已经燃烧。
  • “风棂雨隙栖清光”:风和雨的间隙中,有清澈的光闪烁。

第13-16句:

  • “须臾绀缯展秋碧”:片刻之间,深蓝色的衣服展现秋天的美丽。
  • “仰见西山衔半璧”:仰望西山,仿佛看到了半块玉石。
  • “青天冥冥星益疏”:青色的天空更加深邃,星星也更加稀疏。
  • “光芒寒溢千山白”:寒冷的光芒洒满千山万壑。

第17-20句:

  • “今夕何夕谁与度”:今夜是什么日子?谁能和我一起度过?
  • “举杯属月当起舞”:举起酒杯向月亮敬酒,准备跳舞庆祝。
  • “陶然相对影凌乱”:我快乐地与你相对,影子也随之散乱。
  • “不觉惊乌起庭树”:不知不觉中,乌鸦从庭院的树上飞起。

第21-23句:

  • “树头霏霏木叶坠”:树叶在空中飘落。
  • “白露悬空斗垂地”:白露悬挂在天空,像斗一样垂在地上。
  • “虽无丝竹为陶写”:虽然没有音乐和歌唱来表达心情,但有鸣虫的歌声陪伴。

第24-27句:

  • “向来悲歌子桑子”:之前我曾在子桑那里悲伤地唱歌。
  • “饥坐虚忧木生耳”:我因为饥饿而坐在那里,忧虑着树木的生长。
  • “安知上帝思澄清,要令六合无泥滓。”:谁知道上天在思考如何使天地变得清澈呢?他们想要让整个世界没有污泥和垃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首句通过比喻表达了月光的美丽,第二句表达了对明月长久不变的欣赏。接下来的诗句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这些变化的感慨。最后,诗人以饮酒作乐来抒发心中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