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
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
必待成丘垄,何如用当年。
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注释】

子云:指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汉成帝时,因直言劝谏被免职,后虽得重用,但不得志而终。《汉书》本传称其:“少学百家之言。”《解嘲》中说:“客有吹笙过者,闻之以为神,见其貌,固知非人也。”

贱:轻视

传:流传

书:著作集

读其书:读他的著述

共言以为贤:共同称赞他是贤人

成丘垄:修坟立碑

何如:如何比得上

贵耳不重目:重视耳闻,而不重视目睹

斯人真可怜:这样的人真是可惜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内容上与扬雄的《解嘲》相类似,都是通过写一些“名人”的身后之事,讽刺那些以死殉生、死后才得到名声的人。

首句开门见山提出“贱”的问题,指出世人对扬雄的看法与对他的实际才能和人格的评价之间的反差,从而点明了诗的主题。次句紧承上句,从扬雄死后名留青史这一点,说明世人看重的是他生前的声名而不是他真正的才能。第三句进一步强调,如果扬雄生前就已获得这样的声誉,人们又何必等到死后才去纪念他呢?这就有力地反驳了前两句所提出的疑问。

最后两句是对扬雄一生的概括评价。“贵耳不重目”,是说世人只重视别人的耳朵听到的话,而不愿去看别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这既是对扬雄的一种讽刺,也是诗人自己的愤慨之情的表现。“斯人真可怜”,是全诗的警策之语,也是诗人最沉痛的感叹。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扬雄这一“贤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感慨。

此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抒情。在结构上,全诗以扬雄为中心,由扬雄的生前和死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这种角度的选择,既有利于表现扬雄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为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