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岩万壑正秋风。
会观沙界无华处,何必茅斋是梦中。
已悟三生旧知识,不因天竺寺前逢。

【注释】:

扁舟:小舟。

又过:再次经过,经过。

楚江:指长江。

庐阜:庐山。

霜晴:霜白晴朗的天气。

翠扫:青翠欲滴的景色。

四海:指天下。

五湖:太湖、洞庭湖、鄱阳湖、青草湖、巢湖。泛指各地。

逆旅:旅途中暂住的地方。

沙界:指沙门所住的寺庙。

华处:华丽的住处。

茅斋:茅屋小屋。

三生:前世、过去世和未来世。

旧知:以前就相识的人。

天竺寺:即天台山的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县境内。

逢:遇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作者送昙秀回庐山梦斋而作。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首联写诗人与昙秀分别后,又乘舟过江,抵达了庐山脚下。“扁舟又过”点明此次离别的地点是江边。诗人在江边停泊下来,眺望着远方。此时正值秋季,霜白晴朗的天空映衬下,庐山的山色更加空灵秀丽。“庐阜霜晴翠扫空”,以简洁的诗句写出庐山山色的苍茫之美。颔联写诗人与昙秀分手,再度登舟,一路行来,只见浩渺的江河,连绵的山脉,都像是他暂时居住的旅店,这使他想起佛家所说的“四海五湖”都是客寄之地。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想到,在这千岩万壑之中,正是秋风劲吹,万物萧瑟的时候,那沙门所住的寺庙更是远离尘嚣,不染纤尘。“正秋风”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而且写出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颈联写诗人来到沙界,看到沙门所住的寺庙,更觉其清净脱俗。他想到自己的茅屋小屋,哪里能与沙门所住的寺庙相提并论?尾联写诗人与昙秀相别以后,自己对佛教禅宗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再像从前一样迷信佛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