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注释】
⑴和二叔:即李和,名庭宽。少监:官名,掌管太子东宫事务及典校书籍、图书等的官员。
⑵楩楠(pínnán):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其纹理美观,质地坚硬,是制造器具的好材料。晚方成:意思是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⑶雄朔:指汉文帝刘恒。遗风:指他留下的美德。世共惊:天下都感到惊奇。
⑷屑去:指去掉身上的尘土。容:指容貌,这里指才华。必去:一定要去。
⑸逃名:躲避声名。还自得:还是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名声。得高名:得到崇高的名声。
⑹歌行:指诗歌、歌曲。元白: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所以合称他们为元白。涛壮:指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⑺书画:指绘画和书法。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二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笔势精:指笔力遒劲,笔势精妙。
⑻辎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来载运粮草、军械等物资。何足算:不值得一提。稽古:研究古籍。桓荣: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著有《桓荣集》。愧桓荣:惭愧于桓荣。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李庭宽与堂弟李和入馆拜见皇帝时所赋的诗,表达了对弟弟才华的赞美。
首联先点明兄弟二人俱以文章名世,然后说明李氏兄弟的才华出众。颔联用典,上句借“雄朔”二字表明李和的为人,下句则进一步指出,虽然李和才气非凡,但并不张扬,不慕虚荣,因而能够赢得人们的敬仰。颈联两句分别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例来说明他们的文才,并突出强调了他们的才华之伟大。尾联写李庭宽认为李和应该谦虚地对待自己的才华。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性话语,既表示出诗人对弟弟的赞赏之情,也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