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太守鲁儒英,典校还高刘更生。
已似诸荀并才子,复如群窦占诗名。
尚吟河水怜孤侄,应与乡人痛伯兄。
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庚。
【注释】
次韵四叔父寄贺二叔父少监入馆并见寄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四叔对两个叔父在入太学和见皇帝时的祝贺之情。
琅邪太守鲁儒英,典校还高刘更生:琅琊郡的太守名叫鲁儒英,他担任典校官时,学问和才能比刘更生还要高。
已似诸荀并才子,复如群窦占诗名:已经像荀况、韩愈这样的大才子一样,又像是班固、贾谊这样的著名诗人一样。
尚吟河水怜孤侄,应与乡人痛伯兄:仍然像《河水》一诗中那样地怀念孤苦伶仃的侄子,也一定和乡亲们一起痛悼伯兄(指自己的兄长)。伯兄即哥哥。
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騑(yú huī):就像那年老的鹤鸟长鸣于天汉之上,可以容纳众多的树木和灌木丛;也能容忍像骊騑(古代一种马)那样的骏马奔驰。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为四叔父和二叔父入太学祝贺而作。
“琅邪太守鲁儒英,典校还高刘更生”,首句起得突兀。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鲁儒英为太守,典校官,自然要和刘更生比高低。
第二联“已似诸荀并才子,复如群窦占诗名”两句,承上启下,承接“典校还高”的意旨。“诸荀”指荀况,字卿云,战国时赵国人,因称荀子为荀卿。《汉书·艺文志》著录《荀卿》三十三篇。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文中说:“故其为物也多端,其求思也杂”。韩愈的“杂”就是荀况的“多端”。“群窦”指贾谊,字君政,洛阳人,西汉时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政治上颇有才干,但遭忌被贬谪长沙,后又被召回京任职,不幸早逝。贾谊著有《吊屈原赋》、《鹏鸟赋》,后人合编成《新书》八十五篇。这里把贾谊和荀况并列,是说两位才子的学识和文章都很出名。
第三联“尚吟河水怜孤侄,应与乡人痛伯兄”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尚吟”二字,写出了自己虽居官位,但仍怀念亲人。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在朝廷做官,但心中仍念着弟弟。“伯兄”指作者的兄长。
第四联“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駘(yú hù)”两句,抒发感慨。“老鹤长鸣”比喻自己年老有知音,能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可容丛灌”比喻自己在朝中仍有地位和权力;“骊騑”是骏马名,这里比喻贤才。
末联“老鹤长鸣近天汉,可容丛灌和骊騑”两句,以景结情。“老鹤长鸣”喻自己虽年老却还能听到赞颂之声,“可容丛灌”喻自己仍能在朝廷里立足;“骊騑”喻人才。全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四叔父和二叔父仕途的欣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廷政治黑暗的愤慨不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