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雨晚沾裳,零霜晓被路。
驱车叹时迈,所遇一无故。
悠悠天地宇,万物各有聚。
閟我冰雪姿,幽居从可住。
西归七首,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其中《和泗州十五叔父》为其中之一,全诗如下:
霏雨晚沾裳,零霜晓被路。
驱车叹时迈,所遇一无故。
悠悠天地宇,万物各有聚。
閟我冰雪姿,幽居从可住。
注释解释:
霏:细密貌。
沾裳:沾湿衣裳。裳,下衣。
零霜:指初冬的霜降。
被:覆盖。
霁(jì):雨止天晴。
迈:前进。
幽居:幽静之所,指草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借咏物自喻,抒写了自己晚年的孤寂之情。
首联“霏雨晚沾裳,零霜晓被路”,写诗人在寒露时节,冒着霏雨赶路的情形。霏,小雨的样子;零霜,是指霜降。这句的意思是说,傍晚时分,细雨沾湿了我的衣服,到了清晨,霜冻已覆盖了路上的一切。这里通过“霏”与“零霜”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感受。
颔联“驱车叹时迈,所遇一无故”,则是说,在旅途中,我常常感到时间飞逝,但却没有任何值得欣慰的事情。这里的“所遇”指的是遇到的人和事,而“一无故”则表示诗人对此毫无收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颈联“悠悠天地宇,万物各有聚”,则是说,宇宙之大,时空之宽,万物各自有不同的归宿。这里的“聚”可以理解为聚合、归属的意思。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的认识。
尾联“閟我冰雪姿,幽居从可住”,则是说,我的身姿如同冰雪一样坚韧,因此我选择在幽静的地方居住。这里的“閟”是封闭、保持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世界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