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士冠冕,复似郭有道。
知士未达间,趣操保耆老。
精钢试九火,劳倦容不槁。
为州第饮酒,况此年岁好。
藏锋避世故,轻敌丧吾宝。
时来用毫末,勋业自世表。

【注释】

  1. 士冠冕:指有官衔的人。
  2. 郭有道:指郭泰,东汉名臣,字林宗,南阳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德,后隐居不仕,时人称他为“云中子”。
  3. 知士未达间:指那些有才能而没有得到施展的士人。
  4. 趣操保耆老:意谓追求操守,保持老年人的节操。
  5. 精钢试九火:用精钢做试验,经过九次火炼。喻指经历磨炼。
  6. 劳倦容不槁:劳累疲倦了面不改色。
  7. 为州第饮酒:在州郡府第里举行酒宴。
  8. 况此年岁好:何况今年天气晴朗,适宜行乐。
  9. 藏锋避世故:把锋芒隐藏起来,避免因世俗的是非而招祸。
  10. 轻敌丧吾宝:不要轻视敌人,否则会丧失自己的宝贵财富。
  11. 时来用毫末:时机到来时,要用微小的力量。
  12. 勋业自世表:功勋业绩可以彪炳史册。

【译文】
苏公像有官衔的人,又好像郭泰一样。
知道士人没有达到目的,要保存节操,保持老年人的气节。
经过九次火炼,精钢仍不改变颜色;劳累疲倦了面不改色。
在州郡府第里举杯畅饮,何况今年天气晴朗,春光明媚?
隐藏锋芒,避开世俗是非,轻敌就会丧失宝贵的财富。
当机会来临之时,要用微小的力量,成就伟大的功业。

【赏析】
这是一首酬唱诗。酬唱诗是诗人相互酬答、应和对方之作,通常用于赠答、唱和、题赠等。陶渊明与苏辙(字子瞻)交谊深厚,这首诗就是两人酬唱的作品。
首联写苏辙有官衔,又像郭泰一样。郭泰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他在洛阳做官的时候,因为看不惯官场上的腐败和黑暗,便辞去官职归隐山林。所以此处以郭泰自比,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敬重,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写苏辙在官场上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他并不贪图权位,而是追求一种清正廉洁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也是陶渊明所倡导的。陶渊明曾说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思是说,他从年少时就不喜欢随波逐流的生活,他的本性就喜欢山林田园的生活。这也说明陶渊明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生活。
颈联写苏辙在州郡府第里举杯畅饮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他认为今年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正是适合行乐的好时光。同时他也暗示出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失去自己的宝贵财富。这也说明苏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他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尾联写苏辙在面对机遇时要抓住时机,用微小的力量去创造伟大的事业。这也是陶渊明一直以来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而在于他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陶渊明才会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逐名利的生活。
这首酬唱诗通过赞美苏辙的人品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