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池馆郁峥嵘,此地偏多客子情。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
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长安赵氏园》,全诗如下:

题长安赵氏园    
长安池馆郁峥嵘,此地偏多客子情。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    
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注释

  • 题长安赵氏园:这是一首描写长安(今西安)赵氏园的古诗。
  • 长安池馆郁峥嵘:长安的池馆建筑壮观而宏伟。
  • 此地偏多客子情:这个地方(长安)常常有游子(外地人)居住。
  • 秋晚寒藤侵石瘦:秋天傍晚时分,寒藤蔓延到石头上,显得它们更加瘦小。
  • 夜深熟果落池惊:夜晚,成熟的果实落入池中,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吃惊。
  • 后生解识南山趣:年轻人能够理解并赏识南山的美景。
  • 先德元高戎夏声:先人的伟大德行崇高如同夏朝的声音。
  • 感时暂来添白发:感叹时光流逝,自己暂时来到此地增加了白头发。
  • 南山曾见汉公卿:曾在南山看到汉朝的公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赵氏园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首句“长安池馆郁峥嵘”直接点明了主题,描绘了长安池馆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第二句“此地偏多客子情”,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之感,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第三、四句“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则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致,通过寒藤和熟果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秋天的凄凉和夜深的静谧。最后一句“南山曾见汉公卿”则是诗人的一种回忆和感慨,通过对古代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描绘了长安园景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感染力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