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为客昔人叹,况乃客次在斋宫。
斋宫所寓有火禁,冰食霜寝多凄风。
丰屋高悬日不到,未信一阳生是中。
尝闻鼎以大祭祀,未闻祭鼎陈笙镛。
兹焉祭鼎戒群吏,古也拜灶劳皇躬。
森森鼎阁祚厥西,矗矗明堂配自东。
天子万岁调元象,岁岁年年为祝工。
【注释】:
庚子:年号。
冬至(Dongzhi):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太阳黄经到达270度,是冬季的开始。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烹饪用具。
阁:指太祝的官署。
差充:临时充当。
太祝: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祭祀、祈祷等事。
致斋:清修,斋戒。
内西廊待漏院:皇宫中供皇帝处理国事的院子。
法物库:存放各种法律物品的仓库,这里泛指国家收藏的物品。
冰食霜寝:形容天气寒冷。
长言:长篇大论。
至日:冬至之日。
客次:旅途中的停留。
客:指在外的人。
叹:赞叹。
丰屋高悬日不到:意思是说,因为房屋高大,所以太阳照不进来。
未信一阳生是中:意思是不相信阳气已经生长在中间。
鼎以大祭祀,未闻祭鼎陈笙镛:指的是祭祀用鼎,而没有听说祭祀时奏乐用笙和镛(yu hong)。
兹焉:在这里,“兹”通“此”,指代鼎。
拜灶:古代风俗,家家户户在除夕之前要拜见灶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森森鼎阁祚厥西:意思是说,鼎阁楼高耸,坐落在西边。
矗矗明堂配自东:意思是说,明堂高耸,坐落在东边。
天子万岁调元象:意思是说,天子祝愿万寿无疆,调节天地万物。
岁岁年年为祝工:意思是说,每年都要担任祝官的职责。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冬至这一天到京城参加祭祀活动的过程及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开头两句“庚子冬至祭鼎阁差充太祝致斋于内西廊待漏院以近法物库有火禁甚严不胜昼夜寒苦辄成长言”,描绘了诗人在冬至这一天,为了参加祭祀活动而被迫斋戒,忍受着严寒的痛苦却依然坚持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祭祀现场的景象,如:“至日为客昔人叹,况乃客次在斋宫。”“至日为客昔人叹”,意味着冬至这一天的客人众多,感叹不已;而“况乃客次在斋宫”,则暗示了诗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不得不暂时居住在简陋的斋宫中。
再往后,诗人又写到:“斋宫所寓有火禁,冰食霜寝多凄风。”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斋宫中的生活状态,由于斋宫有着严格的防火规定,使得食物只能用冰块来保鲜,而睡眠的环境则充满了寒风。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条件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艰辛的感慨。
诗人又继续描述自己所处的环境:“丰屋高悬日不到,未信一阳生是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他认为自己的住处虽然高耸入云,但阳光却始终无法照到,这让他不禁感叹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界的力量。
诗人又写道:“尝闻鼎以大祭祀,未闻祭鼎陈笙镛。”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仪文化的敬仰。他认为,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使用鼎进行大型祭祀是一种隆重的仪式,而演奏笙和镛则是另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然而,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礼仪已经被遗忘了。
最后两句“兹焉祭鼎戒群吏,古也拜灶劳皇躬”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精神风貌的赞美。他认为,古人在祭祀活动中表现出的虔诚和恭敬,以及对神灵的尊重和感激之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而如今,这种传统已经逐渐被淡忘,需要我们去重新找回它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冬至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