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战枯桐敲纸窗,拥裘无寐夜偏长。
樵楼三鼓夜将午,云雁数声天正霜。
寓世此身惊逆旅,宽怀何处不吾乡。
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
【注释】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秋夕:秋季的夜晚,也指秋天的傍晚。
“风战”二句:秋风劲吹,梧桐树叶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仿佛在敲打着纸窗。“拥裘无寐”句:披着裘衣无法入睡,因为夜已很长了。
“樵楼”三句:山中打柴人的小屋上敲起了三更鼓,好像云雁在叫着几声。“逆旅”句:客居他乡如同逆旅之人。“宽怀”二句:胸怀宽广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故乡。
“江头”二句:江边的风景令人心醉目眩,蟹肥橙酸橘子香。
【赏析】此词为写景抒情之作。起首两句,点出时令和节序:“风战枯桐敲纸窗,拥裘无寐夜偏长。”秋天的夜晚,秋风呼啸,枯桐叶与纸窗相撞,发出阵阵声响,使作者难以入睡,只能披着皮衣坐卧不宁。“永嘉秋夕”,即永嘉(今浙江温州)秋季的夜晚。“风战”,是说风大得象要刮翻窗户一样;“敲纸窗”,是说声音大得象要敲碎纸窗一样。“拥裘无寐”,意思是说穿着狐裘而睡不着觉。“夜偏长”,说明风很大,天气寒冷,夜已很晚了。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秋夜的寂静、凄清,并暗示着秋夜的寒冷。“拥裘无寐夜偏长”一句,是全词的领起句,它概括了下面四句的主要内容,并为下片抒情埋下了伏笔。“樵楼三鼓夜将午”,是承上启下的过脉语。“三鼓”,是指深夜三更时分。“樵楼”,就是山中打柴人的屋子。“云雁数声天正霜”,是写秋夜的景色。“数声”,形容秋雁鸣叫的声音连续不断。“天正霜”,指天空布满浓霜,说明秋深露重,寒气逼人。“云雁数声”一句,由静而动,又从动而回到静,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冷、寂寞、幽美的秋夜之中。“云雁数声”句紧承上句而来,“数声”二字,写出了秋夜雁群的鸣叫声连续不断,给人以秋深寒重的感觉。“云”字用得好,不但突出了秋夜高远、明净的天空,而且还暗寓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接着,词人笔锋一顿,宕开一笔:“云雁数声天正霜。”这句诗不仅承接上句,而且引出了后文的“惊逆旅”、“何处不吾乡”、“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这些句子。词人在秋夜的寂静、凄清之中,不禁产生了一种惊惧不安之感,觉得自己像逆旅的旅客一样飘泊不定。“逆旅”一词,在这里有双重含义:(1)指客居他乡; (2)比喻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惊”字写出了这种感受之强烈。“逆旅”二字既写出了客居他乡之苦,同时又暗喻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而过渡到下片。接下来,词人以一“宽”字收束全篇。“宽怀”二字既是本篇的主题,也是下片的主旨。在这首词里,作者通过写秋夜的景色、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