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
瘗土驿傍何足恨,潼关战处骨埋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同时结合题目中的注释和提示来分析,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杨妃”句:指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被唐玄宗赐死于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南),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思念不已,写下了《长恨歌》。

“生死恩深可奈何”:生死之恩深厚,无法可施。生死恩深,指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可奈何,没有办法。

“瘗土驿傍何足恨”:在驿站旁边的泥土中埋藏尸体,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瘗土,埋葬;何足恨,不值得遗憾。

“潼关战处骨埋多”,潼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朝与叛军的一次重要战役,唐朝在此战败,唐玄宗仓皇出逃,杨妃死于途中。潼关之战的惨烈,使杨妃之死更令人痛惜。

【答案】

译文: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之恩深厚难可奈何。在驿站旁边埋入泥土中,还有什么值得遗憾呢?潼关之战,唐朝战败,

杨妃死于途中。潼关之战的惨烈,使杨妃之死更令人痛惜。

赏析:“杨妃”即“杨贵妃”或“杨太真”。此篇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夏初。

白居易因上疏得罪宰相武元衡、李吉甫,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当时白居易正

在浔阳江畔,而杨贵妃就葬在长安附近的马嵬坡。白居易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绝。

诗的前两句写杨贵妃的悲剧命运。首句“三郎掩面马嵬坡”,以“三郎”指唐玄宗,说玄宗听到杨贵妃已死的消息后,

悲痛欲绝,掩面痛哭。次句“生死恩深可奈何”,说玄宗对杨贵妃生死之恩深厚,但已无可奈何。这一句概括了唐明皇与杨

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剧。

诗的第三句写杨贵妃的葬礼。“瘗土驿傍何足恨”,说把杨贵妃埋葬在驿站旁的泥土里算得了什么,不值得可惜。这

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深沉。它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极度怀念和悲痛,表现出他的无限哀思。

诗的最后一二句写杨贵妃之死的原因。“潼关战处骨埋多”,潼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朝与叛军的一次重要战役,唐军

唐玄宗仓皇出逃,杨贵妃死于途中。潼关之战的惨烈,使杨妃之死更令人痛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