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谄鹊桥仙。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乞巧筵:乞巧,即乞求巧艺。乞巧筵,是旧时女子在七夕节这天举行的祈求巧艺的宴会。
妇鸠甘抱拙(zhé):比喻妇女甘于守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抱持朴素的美德而不去谄媚讨好。
【赏析】
《七夕》一诗,以牛郎织女七夕相聚为题材,通过描写人间女子对天上的“乞巧”活动的兴趣,来抒发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世上痴儿女”,是说天下的女子们都像痴了一样,争着去看那一年一度的“乞巧”,可见女子们对七夕节的重视。
次句“争趋乞巧筵”,写那些痴女们争先恐后地去参加“乞巧”,她们都想通过这个活动得到巧艺。这里的“趋”字,写出了女子们急于赴宴的心情。
第三句“妇鸠甘抱拙”,用比兴的手法,赞美那些甘于守拙的女子。这里的“妇鸠”指的是织布机上飞转的女工,她们像鸠鸟一样勤快地工作着,但不求人夸奖,甘愿默默地做自己的事,这是何等的高尚啊。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典故,将织女和这些默默工作的女工相提并论,突出表现了后者的品质。
尾联点出主题:“不谄鹊桥仙”。作者认为,那些甘于守拙的女子,并不去巴结那些在月下搭鹊桥的仙女,她们更看重的是劳动本身的价值,这是值得赞美的。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面貌,表现出她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