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卿士如云屯,结绶弹冠朝至尊。
登高履危足在外,神色不变惟伯昏。
金华掉头不肯住,乞身欲老江南村。
天恩许兼两学士,将兵百万守北门。
居士彊名曰天元,寤寐山水劳心魂。
高斋引泉注奇石,迅若飞浪来云根。
朔南修好八十载,兵法虽妙何足论。
夜阑番汉人马静,想见雉堞低金盆。
报罢五更人吏散,坐调一气白元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岑参(715年—770年),字君云,南阳郡武威县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李白、杜甫、王维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他的诗构思宏大,风格雄壮,想象丰富,善于表达豪放的胸襟,语言气势流畅,音韵和谐。他擅长七言歌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歌颂将士英勇,抒发将帅豪情,气势充沛,气概凌云,雄壮瑰丽;笔力细腻入微,明快流利,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同时又不失婉约柔美。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雪浪石
汉庭卿士如云屯,结绶弹冠朝至尊。
登高履危足在外,神色不变惟伯昏。
金华掉头不肯住,乞身欲老江南村。
天恩许兼两学士,将兵百万守北门。
居士彊名曰天元,寤寐山水劳心魂。
高斋引泉注奇石,迅若飞浪来云根。
朔南修好八十载,兵法虽妙何足论。
夜阑番汉人马静,想见雉堞低金盆。
报罢五更人吏散,坐调一气白元存。
【注释】
- 雪浪石:指雪浪亭前的岩石。雪浪亭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侧的湖滩上,始建于北宋初年(960年),为苏东坡所筑。因山石表面有似波浪纹而得名,又因其地处孤山之尾,故又名尾枕屏石,为钱塘八景之一。
- 汉庭卿士:指朝廷大臣。
- 结绶弹冠:指穿着朝服,戴官帽,准备做官的样子。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当鲁国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任政尚贤,何如?’孔子曰:‘孟母三迁,吾岂弗知之?然非知子莫若父也。夫以令于民,必得其所而止。若犹未也,则可以张三世。君子之仕,亦如此而已。”
- 登高履危:指登山涉险。履,踩。危,危险。
- 的神色不变:形容态度镇定自若。
- 金华:指山名,位于浙江省中部。
- 乞身:请求离开官职。
- 天元:指上天的安排,也指天子的恩典。
- 高斋:指高高的书房或书室。
- 引泉:指引水。
- 迅若飞浪:形容水流非常快速。
- 朔南:指北方的边境地区。
- 修好:指友好交往。
- 雉堞:古代城上的矮墙,这里指城墙上排列的短墙垛。
- 白元:指白色的东西,这里指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在唐玄宗时期所作,当时他正在长安担任右拾遗的职务。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浪石的景色和自己在官场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生涯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岑参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国家忠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