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蹠有年颜子夭,千秋此理竟难昭。
一枝仙果方成实,三叶阶兰已尽凋。
壮志永违只自恨,清魂一去更谁招。
犹胜伯道终身后,应得幽冥慰寂寥。
【注释】
盗跖(zhì):相传为春秋末期的陈国大盗,后作“盗”。颜子: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世称“颜子”。夭:早死。
一枝仙果方成实:传说中仙人用仙果种在土里就能长出仙果来。
三叶阶兰已尽凋:相传阶前有三级台阶,阶下种着兰花,每三年开花一次,但花期短促,终年不结果实。
壮志永违只自恨:指伯道终生未遇,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清魂一去更谁招:伯道死后,没有人为他招魂。
犹胜伯道终身后,应得幽冥慰寂寥:(我)胜过伯道终身之后寂寞无人安慰,应该得到幽冥的慰藉。
【赏析】
此为作者悼友人伯道之诗。伯道是作者的好友,两人志向相同,都渴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伯道却终生未遇,而作者一生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所以,他借挽诗寄托了无限感慨和哀伤之情。
首联写伯道虽才高志远却终生未遇。“盗跖”指盗跖先生。《史记·伯夷列传》说:“盗跖闻伯夷之风,妄笑而退。”《庄子·盗跖》:“盗跖闻伯夷之风,乃俭啬而秽鄙,大怒曰:‘彼何人者也?’”颜渊早逝。这两句意思是说盗跖先生虽有大才却不被世人所理解。“千秋此理竟难昭”是说千年来这个道理始终难以明达。“枝”通“兹”,“兹”同“此”,“此理”犹此言道理、此意旨,“昭”通“昭”,“昭然”即明白清楚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千古以来道理虽然明白清楚,但却始终难以被人理解。
颔联以物拟人,写伯道虽才高却遭世人白眼,得不到重用的悲愤心情。诗人以仙果喻其才能,仙果生长需时日方可结出果实,比喻伯道的才能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发挥出来;仙果虽好但终归要枯萎凋零,比喻伯道的才能虽然很高但最终难免被埋没。“阶兰”即庭兰花,这里用来比喻伯道的人格。“三叶”是虚数,暗指伯道生前三次做官,但每次均因奸佞当道而被罢免,因此“三叶”实际上是指伯道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黜。这两句意思是说伯道的才能虽然很高,但却始终没有得到机会施展,只能郁郁而终。这两句表达了伯道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颈联写伯道生前未能建功立业,死后仍不得安宁,而诗人则认为自己比伯道还要不幸。“壮志”指伯道生前的抱负,“永违”指永远不能实现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伯道生前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死后仍然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而我则比他更为不幸,不仅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且死后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
尾联写伯道死后,无人为其招魂,只有诗人在幽冥之中为他感到慰藉。“幽冥”指阴间或死后的世界,“慰寂寥”即安慰寂寞。这两句意思是说伯道死后没有亲人为其招魂,只有诗人在阴间为他感到安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以物喻人,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同时,诗歌语言简练含蓄,感情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挽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