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一舸来扬州,疋马直上新城头。环城九里十六步,一一峭壁临深沟。
俄焉唯喏两军士,众手指示陈其由。扬鞭试问筑城意,曰堡曰寨何所谋。
诵言长淮十六郡,天险地利兹其尤。江横万里限南北,藉此屏翰屯咽喉。
向来强敌蹈此境,夜半一叱遭虔刘。平畴旷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
高城西北古城后,因势决策成楚丘。四门大开楼橹备,中有万甲藏戈矛。
譬如一铠何足恃,被之重铠前无忧。乃知旧臣建议仅出此,我亦策马嗟去休。
不知城二势则一,添足画蛇真赘疣。君不见紫岩先生昔经理,钓桥深堑先防秋。
当时方略岂不究,而使浪策为今羞。吁哉成事不复说,只恐说计无时酬。
书生衔命偶经履,一见敢谓可与不。世间万事一笑里,轻帆送我催行舟。
【诗句解析】
第一句:西风一舸来扬州,疋马直上新城头。
注释: 西风,指秋风,常用来象征秋天或旅途的凉意;一舸,指一叶小舟;扬州,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和商业中心;疋马,骑马,形容速度很快;新城头,扬州的东面城头。
赏析:诗人乘舟来到扬州,秋天的西风吹拂着江面,船行如飞,直接到达扬州的东面城头。
第二句:环城九里十六步,一一峭壁临深沟。
注释: 环城九里十六步,指扬州城墙周围有九个街区,每个街区大约160米,总共是1320米长;一一峭壁,形容城墙陡峭,每一段都像峭壁一样;临深沟,指城墙靠近深沟的地方。
赏析:描述了扬州城墙的地理特点,城墙环绕全城,高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
第三句:俄焉唯喏两军士,众手指示陈其由。
注释: 俄焉,片刻之间,形容时间短暂;唯喏,应为“唯诺”,意为答应、顺从;军士,指士兵;众手指示,众多士兵在指点方向和原因。
赏析:描述的是两个士兵正在向诗人解释筑城的原因。
第四句:扬鞭试问筑城意,曰堡曰寨何所谋?
注释: 扬鞭,即鞭子,这里用来象征性地表示指挥或发问;曰堡曰寨,指筑城的两种不同形式或目的;何所谋,询问他们的意图或目的是什么。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士兵筑城的目的来了解背后的战略意图。
第五句:诵言长淮十六郡,天险地利兹其尤。
注释: 诵言,这里指口述;长淮,长江的北岸部分;十六郡,指长江以北的六省(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等省份);天险地利,指的是地理位置优越,天然的防御优势;兹其,这是指这个地方。
赏析:强调了扬州地处长江边的重要战略位置,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使其成为理想的军事要塞。
第六至第八句:江横万里限南北,藉此屏翰屯咽喉。
注释: 江横,指长江横贯东西;万里,形容地域广阔;限南北,意味着长江可以阻挡来自南北方的敌军;屏翰,比喻屏障或守卫;屯咽喉,指驻扎在此作为战略要地。
赏析:进一步描绘了扬州的战略位置和作用,作为南北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塞,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第九至第十句:向来强敌蹈此境,夜半一叱遭虔刘。
注释: 向来,过去;强敌,强大的敌人;蹈此境,踏足此地;一叱遭虔刘,一声叱喝就遭受了残酷的攻击。
赏析:回顾过去,历史上曾经有强敌在此地发动攻击,而这里的人民也经历过激烈的战斗和苦难。
第十一句:平畴旷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
注释: 平畴,平坦的土地;旷野,广阔的田野;不可限,无法限制;一城,特指扬州城;未足防侵牟,不足以防御敌人的侵略。
赏析:指出即使拥有坚固的城池,也无法完全防御外来的侵扰和掠夺。
第十二句:高城西北古城后,因势决策成楚丘。
注释: 高城,高耸入云的城墙;西北古城后,指在城墙的西北方向建有古代的城堡或宫殿;因势决策,根据地势的特点进行决策或规划;成楚丘,指因此形成了楚丘这个地名或地形特征。
赏析:描述了城墙和城堡的位置关系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十三至第十四句:四门大开楼橹备,中有万甲藏戈矛。
注释: 四门,指城墙上的四个大门或城门;大开,打开的大门;楼橹,瞭望台和守城的船只;万甲,指装备有大量铠甲的士兵;藏戈矛,隐藏了武器。
赏析:城墙上的大门已经打开,瞭望台上布满了防守用的船只,城内储备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第十五至第十六句:譬如一铠何足恃,被之重铠前无忧。
注释: 譬如,比如;一铠,指一件铠甲;被之,穿着它;重铠,厚重的铠甲;前无忧,前面就不用担心了。
赏析: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单靠铠甲的保护是不够的,需要更全面的防御措施。
第十七至第十八句:乃知旧臣建议仅出此,我亦策马嗟去休。
注释: 乃知,于是知道;旧臣建议,指过去的臣子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出此,指仅限于此;策马嗟去休,策马告别并放弃这个计划。
赏析:诗人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防御手段是不够的,应该采取更加全面的战略。
第十九至第二十句:不知城二势则一,添足画蛇真赘疣。
注释: 不知城二势则一,不知道两个事物本质上是一样的;添足画蛇,比喻画蛇时多添了一笔变成了“画脚”,意思是多余的部分反而成为累赘;赘疣,多余或无用的部分。
赏析:批评那些认为两个事物本质相同而做出错误决策的行为。
第二十一句:君不见紫岩先生昔经理,钓桥深堑先防秋。
注释: 君不见,您看不到吗?紫岩先生,指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昔经理,以前曾管理过某项事务;钓桥深堑,指深沟和桥梁的布局设计;防秋,秋季的边境防御措施。
赏析:通过提及历史人物的管理智慧来提醒现代管理者要重视细节和长远规划。
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三句:当时方略岂不究,而使浪策为今羞。
注释: 当时方略,指当时的策略或方法;岂不究,难道不研究透彻吗?但使浪策,如果使用不当的方法;为今羞,现在感到羞愧。
赏析:批判那些没有深入研究策略或方法导致失败的行为。
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五句:吁哉成事不复说,只恐说计无时酬。
注释: 吁哉,感叹词,表示遗憾或惋惜;不复说,不能再说了;惟恐说计无时酬,害怕自己的建议得不到及时回应或认可。
赏析:表达了对过去未能提出有效建议的遗憾和对未来能否得到认可的忧虑。
第二十六句:书生衔命偶经履,一见敢谓可与不。
注释: 书生,指年轻的读书人或学者;衔命,接受使命或任务;偶经履,偶然经过或经历;一见,第一次见面或接触;敢谓可与不,敢于说可以这样做吗?
赏析:年轻学者因为偶然的经历而产生了大胆的建议或观点。
第二十七句:世间万事一笑里,轻帆送我催行舟。
注释: 世间万事,指世间的一切事物;一笑里,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轻帆送我催行舟,轻松愉快地送我上路开始新的旅程。
赏析: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的豁达态度和对未知未来的信心。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城的军事防御、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描述,展现了扬州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同时,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不同观点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典故的引用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