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议和日,权门机阱深。
平居自好者,亦或丧其心。
伟哉人中杰,独立山万寻。
佐时岂不欲,枉己非所钦。
蔚然岁寒姿,肯受霜雪侵。
愿言继前作,冠冕英俊林。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时李白在长安,与李左藏同游。当时权贵当道,李白的好友李邕也卷入其中。诗人对此深表忧虑,写诗予以讽刺,并劝勉李邕不要枉己从人,保持自己的节操。首联点明题旨,“权门机阱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诗人愤懑不平的集中体现。颔联用典,“平居自好者,亦或丧其心”一句,既表明诗人对李邕的关心,又暗含对那些“权门机阱深”者的批评;颈联写李邕,“伟哉人中杰,独立山万寻”,赞颂李邕为人清高、正直,志向远大,品格崇高。尾联写诗人希望李邕能继承自己的遗风,做一个有节操的人。这首诗借李邕之事,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当道、朋党倾轧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忆昔议和日,权门机阱深。(回忆过去议和的日子)权:权势,指权贵当权。机:计谋,比喻圈套。阱:坑陷。
平居自好者,亦或丧其心。(平时品德高洁的人都难免丧失本性)自好:自我珍爱,爱惜自己。
伟哉人中杰,独立山万寻。(你真是人世间杰出的人才。就像高山一样挺立)伟哉:伟大啊!
佐时岂不欲,枉己非所钦。(辅佐君主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我是不会屈己的)岂:难道。钦:敬重,钦佩。
蔚然岁寒姿,肯受霜雪侵。(你的品格高尚,像岁寒后仍然挺拔的松树一样)蔚然:高耸的样子。
愿言继前作,冠冕英俊林。(我希望继续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使天下英俊之士都聚集在你的身边)冠冕:形容帽子上的簪子,这里指文才。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友人李邕的一封书信。李邕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和名望,但一生仕途不顺,屡试不中,一直怀有满腔的郁愤。天宝六载,李邕因事得罪权贵被贬谪岭南,李白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便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开头两句“忆昔议和日,权门机阱深”,回忆当年与李邕商议和事时的场面。那时,朝廷内奸佞当道,朝政黑暗腐败。李邕等人为避祸,不得不与奸臣们勾结。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李白对李邕的担忧之情。
三、四句“平居自好者,亦或丧其心”,意思是说那些平时品德高尚的人,也难免会丧失自己的信念。这句话是对那些权贵当道、朋党倾轧的社会现实的讽刺。
五、六句“伟哉人中杰,独立山万寻”,赞扬李邕为人清高、正直,志向远大,品格崇高。这两句话是对李邕人格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李白对其的期望和信任。
七、八句“佐时岂不欲,枉己非所钦”,意思是说辅佐君主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我是不会屈己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政治主张的坚持和对李邕的鼓励。
九、十句“蔚然岁寒姿,肯受霜雪侵”,意思是说你的品格高尚,像岁寒后仍然挺拔的松树一样。这两句话是对李邕人品的高度赞誉。
十一、十二句“愿言继前作,冠冕英俊林”,意思是说我希望继续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使天下英俊之士都聚集在你的身边。这两句表达了李白对李邕事业成功的祝愿。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描写和抒情。通过对李邕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